【摘 要】
:
背景: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消化道的高度恶性的肿瘤,诊断与治疗都很困难,尽管在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因此,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早期诊断PC和作为PC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tRF(t RNA-derived-fragment)和tiRNA(t RNA halve)是t RNA的衍生片段,在获得性代谢紊乱、应激性损伤、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消化道的高度恶性的肿瘤,诊断与治疗都很困难,尽管在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因此,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早期诊断PC和作为PC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tRF(t RNA-derived-fragment)和tiRNA(t RNA halve)是t RNA的衍生片段,在获得性代谢紊乱、应激性损伤、神经变性性疾病及骨髓瘤、B细胞淋巴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中有报道,而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尚未见报道。本论文旨在研究tRF和ti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筛选出的tRF-Pro-CGG作为研究对象。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1))是一种经典的促肿瘤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CSF1是tRF-Pro-CGG的靶基因之一,PI3K-AKT是tRF-Pro-CGG、CSF1下游的信号通路。本文研究tRF-Pro-CGG靶向CSF1基因介导PI3K-AKT通路抑制胰腺癌增殖、侵袭及转移的作用机制。目的:1.研究人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RF和tiRNA的表达谱。2.研究tRF-Pro-CGG在人胰腺癌组织中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过表达或沉默tRF-Pro-CGG在体外一系列实验中探索tRF-Pro-CGG在胰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3.研究tRF-Pro-CGG下调CSF1基因介导的PI3K-AKT通路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RF和tiRNA的表达谱,并选择其中差异最为明显的tRF-Pro-CGG作为研究对象。2.q PCR检测胰腺癌细胞和胰腺癌组织中tRF-Pro-CGG的表达;将体外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胰腺癌细胞,检测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3.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SF1基因是tRF-Pro-CGG的靶基因之一;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Westernblot测定证实CSF1是tRF-Pro-CGG的靶基因。4.生物信息学预测PI3K-AKT信号通路为tRF-Pro-CGG与CSF1基因的下游通路,Westernblot验证tRF-Pro-CGG靶向CSF1介导PI3K-AKT通路的调节。结果:1.tRF和tiRNA在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二代测序工作,共筛选出有差异表达的tRF和tiRNA48个,其中46个上调,2个下调(见表4)。tRF和tiRNA测序结果的q PCR验证(见表5)显示tRF-Pro-CGG差异较为明显,故选定tRF-Pro-CGG为研究对象。2.q PCR结果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tRF-Pro-CGG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并且在胰腺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在胰腺癌细胞SW1990中,过表达tRF-Pro-CGG,则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克隆形成并促进细胞凋亡。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沉默tRF-Pro-CGG的表达,则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克隆形成并抑制细胞凋亡。3.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CSF1基因是tRF-Pro-CGG的靶基因之一,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CSF1基因是tRF-Pro-CGG的靶基因。增强tRF-Pro-CGG的表达则抑制了靶基因CSF1表达,反之亦然。tRF-Pro-CGG与CSF1的3’-UTR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CSF1的表达,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4.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为tRF-Pro-CGG与CSF1基因的下游信号通路,Western blot验证tRF-Pro-CGG通过靶向CSF1基因介导PI3K-AKT通路调控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结论:该研究揭示tRF-Pro-CGG在胰腺癌组织与胰腺癌细胞中均为低表达,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并能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CSF1为其靶基因之一,tRF-Pro-CGG通过靶向CSF1基因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胰腺癌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因此,tRF-Pro-CGG可能作为胰腺癌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以及胰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参与某些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抑制NLRP3对老年小鼠术后血脑屏障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8月龄30~50 g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四组:对照+溶剂组(Con+Veh组)、对
蠋蝽Arma custos是一种捕食能力强、生态适应性好、易于室内人工繁殖的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替代饲料(人工饲料)和冷藏技术是天敌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先决条件。为了阐释饲料营养对蠋蝽生长发育、生殖指标以及耐冷藏力的影响及其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础,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野外采集的蠋蝽用两种人工饲料连续饲养12代,分别测定了两种饲料饲养的蠋蝽在常温下和冷藏后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体
“软计算”是相对于“硬计算”(传统计算)而言的一类计算方法,现已成为当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的技术核心。“硬计算”的主要特征是静态、严格、精确和符号化,它已不适于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例如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软计算”的主要特征是灵活、随机、模糊和不确定性,是处理以不确定性、非线性、时间不可逆性为内涵,以复杂问题为对象的科学新范式,例如处理人的感知、生物进化和模糊推理等。近几十年来,软计算最
纳米材料的发展始于20世纪,Richard Feynman首次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探索控制材料合成及其性质的可能性,开启了纳米技术的变革。纳米材料涉及多个学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推动了材料、物理、化学、医学等多学科的重大变革及交叉发展。纳米医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在疾病分析诊断、药物递送、肿瘤治疗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学领域相关研究中,纳米材料一般需要与特定的组织、
种子萌发是植物新生命周期的开始,对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至关重要。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整体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是确保水稻高产的重要前提,而其关键在于良好的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的快速生长。种子萌发过程涉及众多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包括胚乳中贮藏物质动员和胚中养分的运输和再利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被誉为第六大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系列过程。重要的是,
细胞自噬是生物体进化过程中一条保守的胞内降解途径,能够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受损的细胞器等运输至溶酶体中进行降解,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平衡。细胞自噬能够参与调控多种生理活动,如生物的衰老,免疫应答,疾病发生及胚胎发育等,其中Atg7、Atg5和Beclin 1(Atg6)是调控自噬小体形成的核心蛋白。小鼠中Beclin 1的全身性敲除会导致突变体胚胎在发育早期(E8.5)因脏壁内胚层组织结构不全而死亡
本论文基于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延长组样品,采用X衍射矿物分析、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方法、微米CT三维孔隙结构重构、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方法,多尺度表征致密储层孔隙结构。采用德国DSA100液相分析仪,对三种离子溶液下的储层表面润湿接触角与界面张力进行测试,分析变化规律关系。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对储层表面的官能团识别,探究微观流体与储层表面的作用类型和化学变化,应用双电层模型进行润湿性的电
肠炎疾病在世界上发生极其普遍,每年发病人次约30~50亿人次。肠炎疾病会导致病人出现腹痛、便血、消瘦及身体极度疲倦等症状,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不得不需要通过手术修复或切除损伤肠道,而且持续的炎症会导致患者患结肠癌的几率增加。因此,研究肠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GPR35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GPR35可能与一系列生理进程及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内的病理
叶片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也是土壤表层以上环境因子的主要调节者。叶片的形态发生和分化是个高度灵活的过程,从而导致叶形的多样性。而叶片变异是植物叶片多样性方面最突出的一面。番茄(Solanum lycopersium)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也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模式植物。Aux/IAA基因家族成员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Sl IAA9基因是Aux/IAA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前人研究结果表
海洋微生物覆盖了细菌、古菌和真核三个生物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究海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主要控制因子,有助于加深对海洋微生物参与的生态系统过程的了解。本研究利用以16S r RNA和18S r RNA基因为分子标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近海(渤海海峡、南黄海)以及从近海到开阔大洋(渤海中部-南黄海-西太平洋)梯度上的三域微生物(细菌、古菌、真核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