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var tianjinienss Q.L.Dong(DT06)可以产生有抗氧化作用的多糖。除此之外,研究发现此丝状真菌还可以代谢产生抑菌活性物质从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酒酵母的生长。本实验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表征,并对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和Paecilomyces lilacinus的生物防治作用进行讨论。通过S.lanosoniveum和P.lilacinus对禾本科植物以及豆科植物的发芽率、株高和干湿重等参数影响的分析,发现S.lanosoniveum和P.lilacinus二者存在交互作用,都有促进植物种子发芽以及植株生长的现象,主要是因为S.lanosoniveum和P.lilacinus都可以代谢抑菌物质,从而对植物生长环境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对抑菌活性物质合成条件的筛选可得改良的沙氏培养基(蔗糖:40 g/L,蛋白胨:9 g/L)为最优培养基,其与菌体的生长关系表现为生长非偶联型。从乙醇的沉淀物的抑菌性实验来看该目标物质并非多糖或蛋白质,并且显示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实验可知正丁醇对目标产物有富集作用,说明二者极性相似。离子交换树脂D301T对正丁醇提取浓缩液的吸附洗脱实验说明D301T对该目标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质量分数为80%的乙醇为最适洗脱剂,由此获得的目标产物的回收率R达82.4%。紫外可见扫描光谱表明该抑菌性物质在200-800 nm范围内只有一个主峰,而且该峰在254 nm处响应值较强,说明该抑菌剂为单一物质。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为乙腈:0.02 M碳酸盐缓冲溶液=5:95(V:V)外加0.5 mL甲酸。在此条件下,目标物质的保留时间为4.1031 min,并且在pH为3时该物质仍然比较稳定。同等条件下,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该物质分子量为163.0178 g/mol(±2.3 ppm)。与Simplicillium属代谢的其他抑菌剂相比,该抑菌剂的理化性质以及分子量均显示出不同,因此我们认定该物质为S.lanosoniveum产生的一种新型抑菌剂。此研究为该抑菌剂以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了该种的代谢产物类型,为该菌种的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