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异性免疫机制的地震预测模型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in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每年给全世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地震进行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不频发性、地震成因的复杂性等导致地震预测异常困难。地震预测的三要素是时间、震中心位置和震级大小,其中常固定三要素中的时间和地点,对某个震级范围内的地震是否发生进行预测,可将其抽象为一个分类问题。其主要研究方向分为基于前兆数据的地震预测和基于历史数据的地震预测。由于历史数据完整性好、可靠性高,本文将选用基于历史地震数据的地震预测作为研究方向。尽管目前地震预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地震的成因复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地震,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故描述不同地震的特征指标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方法对所有地震数据均采用相同的特征指标表述导致特征指标代表性不强,预测效果较差。同时由于地震数据尤其是大地震数据较少,需要大量异常数据进行训练的监督式机器学习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出现过拟合问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从生物免疫系统的高自适应性和高特异性中受到启发,借鉴其中的特异性、记忆性和克隆选择机制建立地震预测模型。借鉴特异性机制和记忆性机制,为每一类地震数据选择最佳特征子集和预测子模型组合处理,同时记录已处理过的地震数据与最佳预测子模型组合间的对应关系。当有相同类型的地震数据输入时采用相同的预测子模型组合处理,以解决特征指标代表性不强的问题。借鉴克隆选择机制,采用克隆选择算法对每一类地震数据的预测子模型组合进行调优,在全局寻找最佳预测子模型组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基于以上生物免疫学的启发,本文提出基于特异性免疫机制的地震预测模型。模型主要分为三部分:预处理阶段、初次免疫应答阶段和二次免疫应答阶段。预处理阶段首先采用八个经典特征指标计算地震特征指标数据,之后对特征集进行分割,经过数据映射建立特征子集数据矩阵。初次免疫应答阶段先建立免疫细胞池,然后激活免疫细胞,通过克隆选择优化免疫细胞组合,并形成免疫记忆。二次免疫应答阶段首先匹配记忆B细胞,然后激活记忆B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最后本文使用四川省的历史地震数据作为样本,对未来一个月内是否发生4.5级及以上的地震进行预测,使用检测概率、误报率、准确率、R得分、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作为评价指标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估,并将实验结果与地震预测的主流方法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准确率和R得分上均优于神经网络方法。
其他文献
关联成像,又称“鬼成像”,是一种由量子理论衍生而来的全新成像方式。传统的光学成像是把物体的信息用探测器直接记录,而关联成像是通过两个或更多的探测器对光场的光强信息
链霉菌是多种新颖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对链霉菌进行发酵,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构解析,为开发具有新颖活性的农用药物和先导化合物奠定基础。本文以四株链霉菌为
本文考虑将环糊精与超支化聚合物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一种环糊精改性超支化单体,同时合成一种甜菜碱型单体作为功能性单体,将二者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合成一种具有环糊精超支
青藤碱(sinomenine)是药物植株清风藤的有效成分,是一种结构类似于吗啡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药物分子,在临床上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抗心律失常
点衍射干涉术因为具备高精度、高分辨率、可以瞬态测量的优点,成为波前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强激光、天文光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针孔型共路点衍射干涉
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森林资源的生产经营备受关注,它是林业经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项目。其内容极其广泛,种类繁多。其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林木资产。在
有机染料在纺织、造纸、制革和颜料工业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水体中残留的有机染料是一种典型的污染物质,难以被生物降解且具有较高的毒性,含有此类物质的废水浓度高、色度深和
以应用为目的,或以物理、力学等其他学科问题为背景的微分方程不仅是传统数学中一个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当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微分方程研究的主体是非线性微分方程,
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 S,BS)是由灰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chromogenes)产生的肽核苷类抗生素,由于良好的生物活性并且对鱼类无毒害,使它取代有机汞成为第一例大规模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生物制剂。BS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一步是亮氨酰杀稻瘟菌素(LBS)被水解成为BS,BS原始产生菌灰色产色链霉菌和异源表达菌株变铅青链霉菌WJ2(Streptomyce
两相粒子界面组装成膜已成为材料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的粒子主要包括双亲性大分子聚合物、双亲性纳米粒子,或是由亲水纳米粒子和亲油表面活性剂构成的组装体结构。粒子界面组装是制备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诸多成就,目前主要研究纳米粒子在流体界面的组装行为,但是并不完全,因此有待进一步探索。本论文中,主要是基于水溶性纤维素纳米晶粒子(CNCs)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在水-油界面组装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