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填充眼眼轴的测量与修正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3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修正常规超声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及人工晶体度数的方法,并评价其准确性。  方法:分别将平衡盐溶液、硅油填充眼中取出的Ox5700型硅油和纯Ox5700型硅油注入等高的比色杯(20.00mm)中,应用我院法国QUANTEL MEDICAL公司的Compat tachⅡA/B超声仪对三者的传播速度进行测量及比较,对眼轴测量值进行修正,最终推算出较为准确的人工晶体度数。连续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硅油取出术并且能够术后3个月坚持随访的患者90例(90只眼),将患者分为4组,A组46只眼,为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拟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B组16只眼,为无晶体硅油填充眼单纯行硅油取出术患者;C组18只眼,为正常晶体硅油填充眼单纯行硅油取出术患者;D组10只眼,为人工晶体硅油填充眼单纯行硅油取出术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的测量。应用公认Ox5700型硅油的传播速度(990m/s)对患眼进行坐位的眼轴的测量,再用我们实际测量所得的传播速度(1027m/s)分别对患眼进行坐位及平卧位的眼轴测量。最后,对于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A组),将传播速度设置为1027m/s时坐位测出的眼轴长度代入SRK-Ⅱ公式计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根据预测的人工晶体度数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无晶体眼患者(B组)、正常晶体眼(白内障未成熟)患者(C组)和人工晶体眼患者(D组),单纯行硅油取出术。术后3个月复测术眼的眼轴及最佳矫正视力。对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纯Ox5700型硅油的比色杯宽度为(31.44±0.01)mm,患眼中取出硅油的比色杯宽度为(31.42±0.05)m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盐溶液的比色杯宽度为21.07mm。取油前,硅油填充的玻璃体腔的传播速度设置为990m/s时,A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3.37±0.04) mm,B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3.06±0.07)mm,C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3.44±0.06)mm,D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3.81±0.03)mm;传播速度设置为1027m/s时坐位测量患眼平均眼轴长度,A组为(24.39±0.04) mm,B组为(24.15±0.07)mm,C组为(24.20±0.06)mm,D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41±0.03)mm;平卧位患眼平均眼轴长度:A组为(24.42±0.04)mm,B组为(24.14±0.07) mm,C组为(24.21±0.06) mm,D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43±0.03)mm;取油后患眼平均眼轴长度:A组为(24.34±0.04)mm,B组为(24.11±0.07)mm,C组为(24.12±0.06) mm,D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36±0.03)mm。硅油的传播速度设置为1027m/s时,A、B、C、D四组坐、卧位测量的眼轴值与取油后患眼的眼轴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播速度设置为990m/s时的测量值与取油后眼轴长度及传播速度设置为1027m/s时测量的眼轴长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经修正后可准确测量硅油填充眼的眼轴长度,进而准确推算出硅油填充眼的人工晶体度数。A超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及IOL度数是相对准确、安全、方便的方式,但各医院应对自身的测量仪器及填充材料进行实验测量,进而得出更加适合本院的实验数值。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大数据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借助精准的数字分析,也带给数学教学一种全新的体验和尝试.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精准教学”能
目的:构建含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基因的pAD-EGFP-PDGF-C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转染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并观察目的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方法:通过RT-PCR法从pI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GPBB的水平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ACS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对照组),根据发生胸痛时间将ACS组分为0-2h、2-4h
研究背景:颈内动脉走行弯曲、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周围伴有众多的血管神经及复杂的颅底骨结构。更为精确的局部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的发展,为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目前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