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鉴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翻译,对它的研究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上海年鉴》的英文版是年鉴翻译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对其中出现的翻译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上海年鉴》(2005)的英文版为语料库,对其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进行中英文对比研究。具体步骤是仔细研读《上海年鉴》(2005)中英文版,然后把与中国政治制度、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特色词语挑选出来,前后做了四次筛选,最终确定了175个词条,分为9类(有关政策用语、专有名词、项目名及奖项名、活动名、四字格、行政级别词语、数字缩略语、国俗词语、同一表达不同译法)。本文的正文对这九类词语逐个进行分析,并归纳出此类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策略。总的来看,采用了以下三种策略:第一种是偏重中文行文的逐字翻译法,即:按照中文习惯,在英语中找到其对应词,进行堆砌,形成该词的英语译文;第二种是偏重英语行文的释义法,即译者在理解中文含义后,对其进行解释,形成该词的英语译文;第三种是在英语和汉语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尽量把逐字翻译与释义相结合。通过对这九类词语的英文译文的分析,本文指出了这三种策略在翻译不同类型的中国特色词语时的得失。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进一步改进《上海年鉴》英文版的翻译质量提供借鉴,进而为上海的对外宣传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