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甲基转移酶LaeA及相关蛋白参与草酸青霉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715893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转化获得生物燃料和化工产品,能够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纤维素酶生产菌株中,丝状真菌能够分泌完整的纤维素降解酶组分。探索其纤维素酶合成调控的关键因子,阐明纤维素酶合成的调控网络,将为菌株的遗传改造提供合理的靶点,对于提高酶的产量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报道,假定的甲基转移酶LaeA/LAE1调控丝状真菌发育、纤维素酶基因及次级代谢基因簇的表达。本论文以甲基转移酶LaeA的功能研究为切入点,筛选LaeA互作蛋白,解析了 LaeA及其互作蛋白、转录因子共同作用激活草酸青霉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酸青霉LaeA互作蛋白的筛选使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2H)和串联亲和纯化(TAP)-质谱(LC-MS/MS)技术筛选并鉴定了细胞内与LaeA具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使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草酸青霉cNDA文库,获得4个LaeA候选互作蛋白,包括异染色质蛋白HepA、羧肽酶、信号转导组氨酸激酶和一个未知功能蛋白。使用串联亲和纯化-质谱技术,筛选鉴定到15个LaeA候选互作蛋白,包括VelB/VeA/LaeA复合物中的成员VeA和VelB、葡萄糖阻遏蛋白TUP1/RcoA、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A、组蛋白H2B、硝基还原酶、转录调控因子AmyR、延伸因子EF-2、F1FO-ATPase复合物的亚基、分子伴侣DnaK、酪氨酸3-单加氧酶/色氨酸5-单加氧酶、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二酯酶、6-磷酸果糖-2-激酶、具有假定的钙离子结合活力蛋白和ATP合成酶的β亚基。根据对已有文献报道结果的分析,我们推测其中6个LaeA候选互作蛋白(分别为异染色质蛋白HepA、VeA、VelB、葡萄糖阻遏蛋白TUP1/RcoA、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A和组蛋白H2B)可能参与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调控。2.异染色质蛋白HepA参与染色质凝集,并激活纤维素酶基因表达HepA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获得的LaeA互作蛋白,为异染色质蛋白HP1的同源蛋白。HepA缺失菌株(△hepA)与野生型菌株和回补菌株相比,产孢能力大幅度降低。回补草酸青霉hepA(RPohepA)或者构巢曲霉hepA(RAnhepA)基因,可以弥补由敲除hepA造成的缺陷,表明构巢曲霉HepA和草酸青霉HepA在生物学功能上高度保守。HepA实际上也是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激活因子。△hepA菌株发酵四天后,FPA 酶活(filter paper activity)、CMC 酶活(EG,endoglucanase)、pNPC 酶活(CBH,cellobiohydrolyase)及pNPG 酶活(BG,β-glucosidase)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分别下降了 65.6%、77.3%、91.8%和70.1%。过表达hepA菌株发酵四天后,FPA酶活、CMC酶活、pNPC酶活和pNPG酶活分别提高了 2.5倍、2.9倍、2.2倍和11.9倍。利用实时PCR测定染色质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 by Real-Time PCR,CHART-PCR)技术分析了 HepA 介导的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对各突变株的纤维素酶基因上游区域染色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hepA菌株中,两种主要纤维素酶基因cel7A/cbh1和cel7B/eg1的启动子区域(核心启动子区及其上游)的染色质结构发生改变。染色质可及系数(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dex,CAI)显著增加,表明HepA是染色质凝聚所必需。3.LaeA-RcoA、RcoA-ClrB具有核内的相互作用,且为草酸青霉纤维素酶基因激活表达所必需RcoA是利用串联亲和纯化-质谱技术鉴定到的LaeA互作蛋白。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RcoA可与纤维素酶转录激活因子ClrB互作。RcoA通常与Cyc8形成复合物,且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对RcoA与ClrB、LaeA、Cyc8的相互作用进行确认和亚细胞定位,并对LaeA是否与ClrB、Cyc8具有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1)LaeA与RcoA具有相互作用,且发生在细胞核内;(2)ClrB与RcoA具有相互作用,且发生在细胞核内;(3)RcoA与Cyc8具有相互作用,且发生在细胞核内;(4)LaeA与ClrB不具有胞内相互作用;(5)LaeA与Cyc8不具有胞内相互作用;(6)ClrB与Cyc8不具有胞内相互作用。对三个蛋白ClrB、RcoA和LaeA敲除株和过表达菌株的产孢能力及纤维素酶合成能力的分析,发现RcoA和LaeA可调控草酸青霉的发育,而ClrB的敲除和过表达不影响草酸青霉的产孢能力。敲除rcoA可大幅度地降低纤维素酶的合成能力,30℃培养5天后,FPA酶活、CMC酶活、pNPC酶活及pNPG酶活分别降低了 86.5%、59.4%、72.0%及57.7%。分别敲除laeA和clrB,主要纤维素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及纤维素酶活力均大幅度降低。构建了双突变菌株 △laeAOEclrB、OEclrB△rcoA、△clrBOElaeA及 △clrBOErcoA。测定纤维素酶酶活,结果显示:30℃培养5天后,△laeAOEclrB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FPA酶活、CMC酶活、pNPC酶活和pNPG酶活分别下降了 58.2%、67.9%、64.5%和 28.6%;OEclrB△rcoA 菌株分别降低了 93.5%、88.1%、91.4%和 74.2%;△clrBOElaeA 菌株分别下降了 94.2%、98.2%、72.5%和 19.7%;△clrBOErcoA 菌株分别下降了 95.1%、98.8%、77.7%和13.9%。结果表明,草酸青霉ClrB、RcoA、LaeA均为纤维素酶基因激活表达所必需。4.LaeA、RcoA、ClrB激活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机制研究通过串联亲和纯化的方式获取LaeA粗蛋白液,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催化重组人源组蛋白H2B。LC-MS/MS鉴定分析发现H2B Lys109和H2B Lys 117发生单甲基化。草酸青霉H2B与人源组蛋白H2B相似性达到61.7%,甲基化位点分别对应为草酸青霉H2B Lys123和H2B Lys 131。于是,我们推测,在草酸青霉中,LaeA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甲基供体为S-腺苷甲硫氨酸,通过甲基化组蛋白H2B Lys123和H2B Lys 131行使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H2B甲基化位点的功能,我们构建了 H2B点突变菌株H2BK123A、H2BK131A。结果显示:H2B点突变菌株孢子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孢子颜色变浅,且孢子量减少;沉默了菌株多个次级代谢基因簇的表达;并降低了菌株纤维素酶合成能力。同时发现,LaeA,RcoA及ClrB的敲除使得纤维素酶基因cel7A/cbhl和cel7B/eg1的转录水平降低,并伴随着启动子区域的染色质凝聚。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LaeA、RcoA、ClrB激活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机制模型:激活转录因子ClrB结合到纤维素酶基因启动子区,招募RcoA-Cyc8复合体,以RcoA为介导招募组蛋白甲基转移酶LaeA,LaeA通过甲基化组蛋白H2B Lys123和H2B Lys 131,改变染色质结构,激活纤维素酶基因的转录。
其他文献
巨噬细胞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免疫细胞,也是造血系统中可塑性最强的细胞。在外界刺激下巨噬细胞呈现不同的表型和功能,主要包括经典活化的促炎M1型巨噬细胞、替代活化的抑炎M2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多样性与多种疾病,如肿瘤、急性炎症等密切相关。在急性炎症过程中,巨噬细胞表现为促炎表型,持续过强的炎症会引起休克及多器官衰竭。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肿瘤微环境募集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并驯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
滚动直线导轨副是加工中心、数控设备等机械设备的关键功能部件,其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制造水平,随着机械设备持续向高速、大型化发展,高速、重型加工机床对导向承载机构的各种性能,特别是在高速、重载条件下下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提高高速、重载滚柱直线导轨副性能为目标,研究了其多种工况下的动、静力学特性,建立了静刚度、固有频率、动摩擦及振动分析计算模型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
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急性应答机制,当胞内或者胞外微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通过自噬快速地进行应答,从而实现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因此,自噬对细胞的存活十分关键。自噬在肿瘤生长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在营养充足时,自噬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当环境恶化时却可以促进肿瘤存活。许多化学小分子能快速进入细胞,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能可逆地结合蛋白质的特点。这些小分子可以与细胞内的因子结合从而调控自噬。在临床上运用这些化学小分子调
研究背景皮肤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高发病,损伤后的创面愈合问题更是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皮肤的创面愈合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它是一个复杂、有序、动态的修复过程,分为凝血期、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以及组织重构期4个相互连贯的阶段。成纤维细胞是创面肉芽组织中主要组成细胞。在正常创面愈合的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能够被活化并逐渐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能高表达α-平滑肌
乳腺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在大多数国家其发病率依旧逐年增加。根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新增乳腺癌患者超过25.5万,并且超过4万患者因此死亡。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超过27.8万的中国大陆地区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死亡人数6.4万。目前,由于早期检测手段的提高和治疗技术上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然而,转移性乳腺癌疾病
研究背景: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亚甲减,SCH)是指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甲减症状,只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升高,而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以及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yroxine,FT4)在正常范围的一
研究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研究统计,IBS影响了全世界超过11%的人口,尽管它不是一项致畸或致死性疾病,但它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证实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参与了IBS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已有研究
钛及其合金由于具有好的力学和生物学性能,被广泛地用于骨科、牙科以及整形外科等硬组织植入领域。但是钛基材料本身具有生物惰性,因此对其表面改性技术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表面和改性层。在其中,表面氧化技术作为一种简便易操作并且高效的改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已成功用于临床。经过氧化处理以后植入体表面能够形成具有多种结构和性能的生物活性多孔氧化膜层,进而提高钛基植
1.研究背景动脉粥样斑块钙化(atherosclerotic calcification,AC)是在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斑块内发生的钙化,是一种最常见的钙化性血管病变,在炎症因子和氧化脂质等病理性刺激作用下,斑块内血管细胞亚群发生成骨样分化而形成的。动脉粥样斑块钙化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微环境中存在着普遍的促钙化刺激,如炎症、氧化应激损伤、高糖和无机磷酸盐等,可促
角膜是一层透明无血管的纤维膜,在组织学结构上角膜共分为5层,从外向内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角膜内皮细胞为多边形单细胞层,是维持角膜相对脱水状态,保持角膜透明性和维持角膜厚度的重要因素。在人体内角膜内皮细胞难以再生,若被损伤只能依赖残存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移行来进行修复。当损伤超过一定限度造成内皮细胞的密度低于约500-800/mm2时,残存的内皮细胞便不能完全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