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史》(第二部分第7章)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选材来自托马斯·凯特利所著的《罗马帝国史》,全书共三部分21章,主要从政治、文化、军事、宗教等方面讲述了从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期间的兴衰史。笔者从中选取第二部分第七章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原文本。所选原文本主要论述了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会的起源与发展。作者从早期基督教的起源着手,客观公正的讲述了基督教遭遇大迫害的原因和详细过程。早期基督徒既遭受民众的排挤又遭遇皇帝的迫害,但教会仍不断传播而发展壮大,随后基督教内部出现了神学争论,以诺斯替教派为首的基督教异端派别逐渐兴起,于是作者详细解说了诺斯替教派的教义以及各类异端教派,如伊便尼派、孟他努斯派以及瓦伦丁思想。最后作者讲述了基督教等级制度的形成以及教会的管理和教义。原文本在内容上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复杂的宗教教义以及抽象的哲学思想,语言上作者用词严谨精炼,因此翻译具有一定难度。笔者结合文本特点、考虑到读者接受度,采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为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在内容、风格、流畅性三个方面的指引下,通过选词法、增补法、意译法、句式转换等方法翻译该文本,力求译文能够忠实原文内容,风格相似,行文流畅。本次翻译实践使笔者受益良多,通过查询背景知识,阅读平行文本,拓宽了知识面,通过实践笔者认识到自己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意识到翻译不仅需要翻译能力与技巧,还需要认真踏实,求真务实的态度,明白了只有不断追求精益求精,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译者。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尚书》云:“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从这句古话我们能看到在刑事立法尚不成熟的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尽相同。我国现行刑法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有着明显的差别——着重处理故意犯罪,而对于处理过失犯罪为例外,也就说明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所代表的的行为人的主观恶心和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之分。这种对待故意和过失犯罪的处理原则就要求我们需要准确无误地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这包
由于早年我国为控制人口增长速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如今“421”家庭与日俱增。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国民身体及文化素质愈来愈高,平均寿命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在我国基本国情和传统思想下,房产成为一生所求,家庭大部分收入来源用于购买房产,“房产富人,现金穷人”的现象日益凸显。加之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复杂多样,要想解决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大规模转移。在流动过程中,身份自我污名的存在使流动老年人难以融入新的环境,出现了归属感缺失、幸福感降低等诸多问题。身份自我污名指流动老年人觉察到公众对其身份的偏见以及内化后所形成的退缩行为。研究社区人际互动对流动老年人身份自我污名的影响,既能丰富流动人口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提升流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全国流动人口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文本选自里昂·加德纳·泰勒所著的《美国史》系列第四卷:1580-1652年英格兰对美洲的殖民统治,笔者从中选取了第三到五章进行翻译。该部分讲述了第一个英属殖民地弗吉尼亚在美洲建立的历程,强调了其背后隐藏的是殖民公司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殖民者和移民们为之付出的惨重代价。从文本类型来划分,该书属于信息型文本,因此,笔者将以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策略为理论指导,从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