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幻境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中出现的幻境为研究对象,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概述选题缘起及有关此选题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幻境概说,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首先对“幻境”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第二节按照时代顺序,简要概述《聊斋》之前小说中的幻境描写,结合各时期不同的创作观念、幻境描写及艺术表现,梳理幻境描写的发展脉络;第三节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聊斋幻境”作出界定,明确本文所说“聊斋幻境”的内涵与外延,指出本文所采用的是广义的幻境概念。第二章为“聊斋幻境”的类型与入幻模式,分为两小节。第一节,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总结、归纳“聊斋幻境”类型,从大的范畴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仙境、鬼域、妖界、梦乡;第二节,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几类相对固定的入幻模式,并探讨、归纳了凡人进入幻境的种种触发机制。第三章是对作者营造的各类幻境进行整体观照,《聊斋》四百九十余篇作品中幻境迭出,但有些并不具备明显的思想内涵,在此不作广泛的铺叙,本文重点研究具有明确内涵的幻境作品,共分三节即三个方面来阐述“聊斋幻境”的认识价值:第一节从道德关怀与人生启悟两方面看“聊斋幻境”的教育性;第二节论述“聊斋幻境”的现实色彩与超越精神,重点研究其对现实的超越之处;第三节在前面“现实超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从细微处感受蒲松龄诉诸幻境中的心灵慰藉与理想追寻。第四章也分四节,从四个方面论述“聊斋幻境”的艺术价值,以揭示作者缘何要在现实世界之外开辟出一个幻境天地。第一节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作者的艺术情趣方面解释蒲松龄创作幻境的原因;第二、三节分别从“聊斋幻境”揭示社会的本质及人的本性方面对幻境的艺术功能与表达效果加以分析,探讨蒲松龄借幻写实的手法与直接反映现实的不同;第四节从光怪陆离的奇趣美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两个方面,探讨了《聊斋》的美学意蕴。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明确结论,透过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幻境,体味蒲松龄之寄托遥深。“聊斋幻境”不单单是一个情节展开、人物活动的空间环境,更具有认识上、艺术上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它承载着作家的思想,以独特的形式表达着主题,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在此须加以说明的是,《聊斋》版本众多,本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为主要参考版本,诸多引文不再另外加注。
其他文献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动物疫病和我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 )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脑卒中发病24h内入院患者57例,根据脑卒中发生7d内是否发生肺炎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分别于卒中发病24h
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不拘且复杂多样,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找到相应的规范来对之加以处理。如果该案件事实能否得到合理及时的处理,对于社会关系的稳定具有重大
1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发病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家畜中猪、牛、羊均易感,人也可感染。动物感染其临诊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
笔者最近在与日本留学生的交流中常常听到他们用「イケテル」「イケテナ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イケテル」「イケテナイ」是日本年轻人用语中来表达评价的典型一例.
期刊
本文以2009-2016年我国29个省高技术产业R&D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模型对其效率进行静态的横向比较,同时通过投影分析找到各省的改进方向,然后使用Malmquist指
路内是“7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从《少年巴比伦》的初登文坛到近作《慈悲》的发表,路内的创作正愈发走向成熟,其笔下的人物与故事同当下个体的生命体验也愈加贴合。路内
近十年来近代江南乡村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有待发展的方面,如缺乏基础史料的整理,缺乏比较研究和学术争鸣,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落后于国外汉学界,在某些研究领域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使用在我国广泛普及开来,以网络新媒体作为媒介的架空历史小说也因此兴起、发展开来,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网络文学体裁之一,在年青一代读者中十分
晚明时期,社会风尚因经济、文化等新因素的出现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子受束缚相对减少,家庭和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进行奖掖和鼓励,随之也产生了一大批女性文学家。她们和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