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应用科技成果评价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PAD_sl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技快速发展是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前提是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的准确评价和定位。现阶段,我国农业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和贡献率不高,与不同程度存在的农业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不到位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需要评价理论方法上的突破和人们认识上的提高来解决。   目前,评价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较多,但缺少对农业应用科技成果评价的研究。理论上的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对农业应用科技成果价值的正确评价,进而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和农业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本文共分八章,以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综合评价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认为评价主体应该是由同行专家学者、成果生产者、成果使用者、成果管理者以及成果研制者群体等表达各方面利益的代表组成的多元化架构和复合性群体;评价客体为成果从研制到推广应用各阶段的成果价值体现,体现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根据物化成果与非物化成果的不同确定,由此对构成农业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价值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方法。   第一章分析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路线。   第二章研究了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的界定,研究成果的价值体现并提出了物化与非物化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的分类方法。   第三章研究了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综合评价的系统理论、多属性效用理论和评价原则,提出并研究了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属性评价客体的构成。   第四章分析了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对成果科技水平、人才团队建设以及社会影响等社会效益指标进行了评价研究。   第五章分析了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指标,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别对成果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   第六章分析了农业应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的生态效益指标,研究了生态效益的评价方法。   第七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农业应用科技成果评价进行应用研究。   第八章对全文作了总结,提出了论文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促进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社会化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它成为了流行程度最广的信息分享和传播的渠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
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技术措施,深受广大烟农欢迎。一、烤烟地膜覆盖的效应 1、增温、保温:经多年、多点测定,烤烟覆盖后在0—50厘米土壤耕层温度普
水稻旱种是在旱地状态下播种,湿润状态中生长。生育期中需要适时灌溉但不需保持水层,这种种植方法,适于我省季风气候特点,达到了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我省降水
作为最后一个在上海的纯正绿城血统豪宅项目,玉兰花园一直在孤芳自赏。唐镇地铁站附近,一条东西走向、名为“沈沙港”的小河流,隐约成为划分该地块上普通住宅与豪宅之间的一
目前,稻茬大麦少,免耕种植法在生产上已被广泛采用。为了探索在土壤少,免耕基础上的大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大麦根系生长和分布特点具有较重要意义,但目前这类
西引二号大麦属半冬性的六棱带壳大麦。株型紧凑,叶姿挺举,冠层透光性好。株高80~90cm,茎秆粗壮,地上部茎秆一般为5节,基部的节间短、秆壁厚、穗颈节较长、弹性好,高抗倒伏。
引言抗性的部署质量抗性数量抗性持久抗性(以上内容载于本刊1986年第3期)可选择的利用抗性策略虽然Maris Huntsman和Knox是个具有持久抗性品种的极好例子,但培育这样的品种
为了探求小麦新的不育类型,从普通小麦(T.aestivum L.)种内的一些品种和变种中,选取了10个具有不同特点的材料,以77(2)—1为共同亲本,进行了正反杂交和正反回交,并对其后代进
一、前言笔者之一1982年自美国茹代尔研究中心引回籽粒苋三个品种: №1 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82 S—1023千穗谷产地墨西哥、籽粒淡黄色№2 A.hypochondriacus 82 S-1
国际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投资金额高、地域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建设周期长,随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不断扩大,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但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