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全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是全面的、启蒙性的。要求幼儿教育应注意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课程设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做好课程设计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实现教育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但能使幼儿更快的接受新的教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一步适应和完成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同时也为孩子在整个幼小衔接阶段的顺利过渡创造必要的条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课程与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幼小衔接教育最终还必须借助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来进行。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要求的“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怎样设计课程?怎样组织课程内容?又怎样科学地实施课程?以便使之既能够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出课程的适宜性,又能够很好地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呢?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探究。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从衔接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入手,采用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对幼小衔接的两头,即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课程设计观念,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实施以及课程设计管理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目前呼和浩特市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现状,剖析幼儿园、小学中幼小衔接课程改革的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幼小衔接新课程与建构实施建议。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揭示出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学习适应不良和社会适应不良在课堂及与课堂相关的作业完成中的具体表现,并对六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和六节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进行了对比,发现幼小教师在授课行为、课堂管理和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幼儿园教师准备的材料丰富,有利于儿童参与活动,而小学教师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以吸引儿童参与;幼儿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活泼,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重复;相比较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更倾向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幼儿园教师更加注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小学教师有更多的指令要求,对学生更加严厉等等。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