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生活污泥产品在扦插和播种育苗中应用的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采用经高级厌氧消化工艺制得的城镇生活污泥产品在育苗过程中的应用潜力,丰富其在林业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评估资料,本研究选取竹柳、欧美107杨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条为试验对象在平原沙地苗圃开展扦插育苗试验,选取国槐为试验对象在植物培养室开展盆栽播种育苗试验,两项试验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其中扦插育苗试验设置3 kg·m-2、6 kg·m-2和9 kg·m-2共3个污泥施用量梯度,以不施污泥为对照,播种育苗试验设置10%、20%、30%、40%共4个污泥施用比例,以纯基质土壤为对照,分别测定扦插苗的成活率、叶片生理特性,播种苗的出苗率以及两种育苗方式下苗木的表观生长、矿质养分指标,最后对不同处理下苗木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本试验所设涉范围内的最适宜污泥施用量或比例,以期为城镇生活污泥产品在育苗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具体如下:(1)施用不同量城镇生活污泥产品对竹柳扦插苗的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3kg·m-2污泥施用量能显著促进竹柳扦插苗的新梢长度、新梢基径、各器官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平均根系直径的增加,同时还能明显促进其叶片对TC、TK元素的吸收,增大叶片TC/TN,利于叶片的碳代谢。此外,3 kg·m-2污泥施用量还可提高TN、TP、TK养分元素在竹柳扦插苗根部的积累量,对其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建成具有良好的效果,全株TK含量也在此污泥施用量下较对照显著提高。(2)施用城镇生活污泥产品能够提高欧美107杨扦插苗的成活率,当施用量为9 kg·m-2时,成活率较对照有明显提高,为63.06%;污泥的施用对欧美107杨扦插苗的新梢、根系的生长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新梢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均在施用量为6 kg·m-2时达到最高水平;施用污泥产品对欧美107杨扦插苗叶片养分的吸收存在正效应,9 kg·m-2施用量显著提高了叶片TC、TN含量和TC/TN,较大污泥施用量下(6-9 kg·m-2)全株各器官TN含量相比对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根系TC含量逐渐下降,茎秆TC含量也在污泥用量超过3 kg·m-2时有所降低,这说明污泥的施用对其根、茎的碳素积累可能存在不利影响。(3)适量施用城镇生活污泥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竹柳、欧美107杨扦插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以及3种保护酶活性,其中竹柳在污泥施用量为3 kg·m-2时取得的效果最好,而欧美107杨则在污泥施用量为6kg·m-2时效果最佳。(4)不同比例城镇生活污泥产品的施用对国槐的出苗率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即随施用比例的增加,出苗率呈现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当施用比例为40%时,出苗率最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污泥产品的不同添加比例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国槐播种苗的生长状况,当添加比例控制在10%-30%时,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幼苗高度、地径,促进其纵向、横向的生长发育,其中以20%的效果最佳;在基质中添加10%-20%的污泥产品,能够提高国槐播种苗根、茎、叶及全株的TC含量,同样是以施用比例为20%时的增幅最大,此时茎秆TP、叶片TK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对既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确定了城镇生活污泥产品在本试验设定范围内针对不同苗木的最适宜施用量或比例,依次为竹柳扦插苗施用量3 kg·m-2,欧美107杨扦插苗施用量6 kg·m-2,国槐播种幼苗施用比例20%。
其他文献
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由于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沿海的潮间带地区,围海养殖和城镇扩张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正不断对红树林的生存造成威胁。红树林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是当前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热点方向,选取适宜的区域进行修复工作是提高红树林修复效率的关键。因此,识别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红树林潜在修复区的空间分布,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红树林修复潜力的影响,将为红树林的
本研究选用重要的森林资源“宁杞1号”、“黑果枸杞”、“宁杞菜1号”三个品种的梢部嫩叶与基部老叶六种枸杞叶为材料,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枸杞叶中5个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对比了六种枸杞叶中一些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活性的差异,分析了活性和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建立了一种绿色高效简便的提取方法,用于提取枸杞叶中的5种酚类化合物。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能够高效检测枸杞叶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
公园城市理念要求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看作基本点,把人及其生存空间视为一个整体,以城乡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将其需求与生态文明结合,促进生态价值向审美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社会价值的综合转化。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产品,为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人居环境美化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因此通过对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进行科学评估,来指导
植物在占领新的生态位的过程中,通常会改变部分性状来适应当前环境。这种改变可能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异,而是受母体遗传效应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的表观遗传可以从亲本传递给子代,影响子代的表型可塑性,产生跨代可塑性的现象。目前,针对表型可塑性及跨代可塑性的研究仅限于性状分析或表观遗传学解析,鲜有利用数量性状定位的方法定位调控表型可塑性及跨代可塑性的基因位点。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设计两种光照环境,将不同
由城市化等原因带来的鸟类栖息地严重破坏,导致鸟类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保护鸟类生物多样性具有紧迫性,而郊野公园具备一定的生态保育功能,是鸟类等野生动植物栖息较为理想的环境,郊野公园中鸟类栖息地的营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郊野公园鸟类栖息地营建,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明晰郊野公园和鸟类栖息地的相关理论基础,总括影响鸟类栖息的关键因子,归纳不同生态类群鸟类的生态习性,借鉴国内外案例中郊野公
与色彩单一的绿色园林景观植物相比,色彩丰富的彩叶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将趋于多元化,不仅包括植物品种的多元化也包括植物色彩的多元化。彩叶植物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层次、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其观赏价值不容小觑。花青素是参与植物花色与果实颜色形成的主要类黄酮化合物,其含量的变化能直接造成植物叶色的变化。已知MYB、b HLH和WD40转录因子能形成三元复合物一起协同调控花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奶牛犊行为进行自动检测,有利于保障奶牛储备军的质量,促进智能化养殖模式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奶牛检测技术的现状,立足于奶牛场智慧化管理需求,对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深度学习方法在奶牛犊行为识别与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鉴于国内研究奶牛犊行为的研究样本较少,作者选择自己制作数据集,标注五大类数据:躺卧、挤头、吃食、饮水和站立,为本文奶牛犊行为识别准备合理
学位
萧绍圩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圩区之一,人们依据自然基础,在这片咸湿池沼之上开荒、兴修农田,创立村落并营建城市。海塘、水网、闸堰坝设施组成了萧绍圩区水系统的三要素,以水利和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圩区聚落体系发育成熟,造就了山水相依、城乡和谐的国土景观。在城镇快速化的影响下,这种独特的传统景观风貌面临巨大的威胁,许多地区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景观风貌逐渐趋同,城市生态环境走向恶化。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探索区域传
再生纤维素材料具有独特的用途、出色的生物降解性,在包装、纺织、水处理、光电传感、物医学等方面都具有的潜在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离子液体双组分溶剂溶解纤维素后构建再生纤维素水凝胶材料,并探究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添加水在纤维素溶液中形成的不同的流变特性揭示了纤维素溶液在反溶剂加入后的溶胶-凝胶转变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纤维素溶液初始粘度逐渐增大,在含水量小于4 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