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与色彩单一的绿色园林景观植物相比,色彩丰富的彩叶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将趋于多元化,不仅包括植物品种的多元化也包括植物色彩的多元化。彩叶植物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层次、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其观赏价值不容小觑。花青素是参与植物花色与果实颜色形成的主要类黄酮化合物,其含量的变化能直接造成植物叶色的变化。已知MYB、b HLH和WD40转录因子能形成三元复合物一起协同调控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色彩单一的绿色园林景观植物相比,色彩丰富的彩叶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将趋于多元化,不仅包括植物品种的多元化也包括植物色彩的多元化。彩叶植物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层次、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其观赏价值不容小觑。花青素是参与植物花色与果实颜色形成的主要类黄酮化合物,其含量的变化能直接造成植物叶色的变化。已知MYB、b HLH和WD40转录因子能形成三元复合物一起协同调控花青素的积累。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MYB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报导,但其中有关MYB转录因子在木本植物尤其是杨树中调控花青素合成从而影响叶片颜色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前期的筛选工作,通过探究红叶杨转录因子Pd MYB113和Pd MYB111在苯丙烷途径中是否能调控花青素合成这一问题,鉴定出对叶色贡献较大的Pd MYB113基因,期待利用该基因培育出植物彩叶新品种,为丰富彩叶植物的材料资源奠定一定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NF333色度仪测定绿叶美洲黑杨中林2025(L2025)以及其芽变品种全红杨和靓红杨的L*a*b*值,结果显示全红杨和靓红杨叶片的红色强度大于中林2025叶片。且全红杨和靓红杨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较中林2025显著上升,推测花青素含量上升是使全红杨和靓红杨产生红叶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为后续试验提供思路。(2)通过二代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出Pd MYB113、Pd MYB111、Pd GL3、Pd EGL1、Pdb HLH42-like这几个在全红杨、靓红杨中部与顶部叶片表达量都相对较高的基因。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2H)发现Pd MYB113蛋白与Pd GL3蛋白存在互作,推测转录因子Pd MYB113与Pd GL3可能通过相互作用来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而Pd MYB111与多个b HLH均不能互作。(3)通过遗传转化试验分别获得了具有稳定遗传表达的22个烟草Pd MYB113转基因株系和9个烟草Pd MYB111转基因株系;5个杨树Pd MYB113转基因株系和4个杨树Pd MYB111转基因株系。Pd MYB113转基因烟草部分株系叶片叶脉处呈现紫红色甚至某些叶片出现失绿现象,Pd MYB113转基因杨树根部呈现深粉色,叶片与茎部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形成了稳定表达的彩叶植株;而Pd MYB111转基因植株在根、茎、叶等组织均未出现色彩变化。这为进一步探究MYB转录因子在植物苯丙烷物质合成途径中如何调控花青素的产生提供了新的线索与材料背景。(4)使用NF333色度仪测定84K杨以及Pd MYB113转基因杨树叶片的L*a*b*值,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的红色强度大于84K杨叶片。且Pd MYB113转基因杨树与84K杨相比较,花青素调控途径中的下游结构基因CHS、CHI、FLS/F3H、DFR、ANS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推测通过过表达Pd MYB113可以激活花青素合成途径中下游结构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花青素含量得到积累,最终形成彩叶植株。
其他文献
柳树是重要的能源、造林和绿化树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扩展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壁松弛蛋白,在植物逆境抗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测序的旱柳基因组,鉴定旱柳中的扩展蛋白基因;通过遗传转化实验,评价柳树扩展蛋白基因的耐盐性,为解析柳树耐盐机制提供新的依据,为植物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在旱柳基因组中鉴定了65个扩展蛋白基因,其中AA基因组32个,BB基因组33个。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若尔盖高原是青藏高原东缘最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敏感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是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地,对稳定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强,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面临着面积缩减、动植物生境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等环境问题。在高寒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之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了一批高
天然淀粉可以通过改性处理来改善其固有性质上的缺陷,从而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和提高其附加值。超声波和微波都是有效的淀粉物理改性方法,但目前有关两种方法同时作用于淀粉的双重改性研究较少。本文选用玉米淀粉(A型)、土豆淀粉(B型)和板栗淀粉(C型)三种不同晶型的淀粉,对其进行单一的超声波或微波处理,以及双重处理(超声波-微波和微波-超声波),探究超声波和微波作用对淀粉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的影响,并比较了双重改
行为偏侧化(behavioral lateralization)现象广泛存在于动物之中,并且被认为与动物大脑的偏侧化有关。偏侧化可以给动物带来某些优势,然而目前偏侧化研究所涉及的物种仍然有限,且包括鸟类在内的动物的行为偏侧化与其它影响适合度行为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晰。本研究以大山雀(Parus cinereus)和黄腹山雀(Pardaliparus venustulu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取食用足偏
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由于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沿海的潮间带地区,围海养殖和城镇扩张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正不断对红树林的生存造成威胁。红树林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是当前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热点方向,选取适宜的区域进行修复工作是提高红树林修复效率的关键。因此,识别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红树林潜在修复区的空间分布,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红树林修复潜力的影响,将为红树林的
本研究选用重要的森林资源“宁杞1号”、“黑果枸杞”、“宁杞菜1号”三个品种的梢部嫩叶与基部老叶六种枸杞叶为材料,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枸杞叶中5个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对比了六种枸杞叶中一些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活性的差异,分析了活性和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建立了一种绿色高效简便的提取方法,用于提取枸杞叶中的5种酚类化合物。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能够高效检测枸杞叶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
公园城市理念要求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看作基本点,把人及其生存空间视为一个整体,以城乡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将其需求与生态文明结合,促进生态价值向审美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社会价值的综合转化。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产品,为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人居环境美化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因此通过对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进行科学评估,来指导
植物在占领新的生态位的过程中,通常会改变部分性状来适应当前环境。这种改变可能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异,而是受母体遗传效应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的表观遗传可以从亲本传递给子代,影响子代的表型可塑性,产生跨代可塑性的现象。目前,针对表型可塑性及跨代可塑性的研究仅限于性状分析或表观遗传学解析,鲜有利用数量性状定位的方法定位调控表型可塑性及跨代可塑性的基因位点。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设计两种光照环境,将不同
由城市化等原因带来的鸟类栖息地严重破坏,导致鸟类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保护鸟类生物多样性具有紧迫性,而郊野公园具备一定的生态保育功能,是鸟类等野生动植物栖息较为理想的环境,郊野公园中鸟类栖息地的营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郊野公园鸟类栖息地营建,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明晰郊野公园和鸟类栖息地的相关理论基础,总括影响鸟类栖息的关键因子,归纳不同生态类群鸟类的生态习性,借鉴国内外案例中郊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