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风尘沉积中石英结晶度的变化及其对物源的指示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ya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巨厚连续的风尘沉积为研究大陆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黄土高原风尘研究主要涉及物源、搬运动力和风化成壤作用,其巾风尘物源研究不仅为解释搬运动力和风化成壤作用提供了前提,同时也为查明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对东亚季风-干旱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可能。目前,对构造尺度上的风尘物源变化研究多集中在7-8Ma以来,如Sr-Nd-Pb同位素和石英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虽然也有更长时间段(~22Ma以来)的Sr-Nd同位素研究,但取样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刻画物源变化的细节。因此,晚新生代以来黄土风尘物源在构造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亟待深入研究。由于石英颗粒是风尘沉积最主要的也是最稳定的矿物,其物理化学特征能更好的揭示风尘物源信息,其中石英结晶度指数(CI)与石英形成的温压条件密切相关,可代表了风尘物质母岩的综合信息。本文通过对灵台剖面(6.8-0Ma)和庄浪剖面(~23.0-4.8Ma)全样和分粒级样品中(<16μm和16-63μm)CI指标研究,旨在探讨23Ma以来黄土物质来源在构造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获得了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灵台和庄浪剖面全样和分粒级样品中石英CI值普遍较高(>8.2),表明黄土粉尘物质中的石英主要是由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生成。尽管两个剖面分别位于六盘山的东西两侧,时间跨度上也有差异,但两地风尘序列全样和分粒级样品的CI结果分别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表明风尘物质米源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  2、尽管粗颗粒石英的CI要普遍小于细颗粒石英的结果,但风尘序列中CI值和粒度变化无明显对应关系,表明CI变化主要反映了风尘来源的差异。全样和细颗粒样品中石英的CI均在~14-8.7Ma偏高,而粗颗粒石英的CI则无类似的变化,表明黄土高原风尘物质的来源(主要是细颗粒物质)可能在~14-8.7Ma前后发生显著变化。  3、同亚洲粉尘源区石英CI结果对比表明,在~23-8.7Ma细颗粒(<16μm)样品CI值有不断增高的趋势,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物质贡献量增加,这一物源变化可能是祁连山和六盘山生长导致的剥蚀量增加引起。~8.7Ma以来,全样和细颗粒样品中石英CI值有降低的趋势,表明了来自蒙古戈壁的风尘物质输入增加,这可能是全球气候持续变冷和北半球冰盖的出现导致的中亚造山带剥蚀量增加和东亚冬季风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由于具有无害、无污染、易输送等优点,压缩空气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甚至被称为第四能源。但是,采用压力调节器控制空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时,空气压缩机在工 Due to its
对在大倾角中厚煤层中采用XDY—ID型悬移顶梁液压支架进行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从而解决了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大倾角中厚煤层走向长壁机械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和进行研究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尤因发现具有西方因素的石器技术特征,在研究中西方人群与文化交流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该遗址群包
学位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发现于2010年,是鄂尔多斯高原继上世纪20年代发现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后时隔近90年的又一次新的重要发现。遗址地层为原地快速埋藏,堆积较厚,7个文化层中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生命的绝唱和美丽的化身。阅读与欣赏古诗词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广大教师坚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着重对诗词的韵律、节奏、意境、情趣和含蕴方面进行感悟。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于中晚三叠世,是一个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上叠合沉积了中新生代地层的含油气盆地。姬塬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夹持于西缘逆冲带和陕北斜坡之间,沉积
迄今为止,水洞沟遗址共发掘了9个地点,不同地点具有多样化的技术和人类行为特征,反映了人类的不同适应行为。研究显示古人类对遗址的开发年代主要集中于末次冰期间冰段和新仙女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总是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之前在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会重复出现,在英语考试中总是会丢分严重.同样,在学生也有他们
期刊
我矿选矿厂工艺流程采用磁滑轮预选、一段开路自磨、一段闭路球磨、三段磁选、一段磁力脱水槽脱泥、过滤脱水、浓缩机脱水排尾得到最终精矿的磨矿、选别、脱水工艺流程,共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