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中国北方狩猎采集者的适应策略——以水洞沟第12地点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水洞沟遗址共发掘了9个地点,不同地点具有多样化的技术和人类行为特征,反映了人类的不同适应行为。研究显示古人类对遗址的开发年代主要集中于末次冰期间冰段和新仙女木事件前后两个阶段。水洞沟第12地点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的典型遗址,其文化层形成于距今1.1-1.2万年之间。本文立足于2007年出土的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相关遗址考古材料和环境背景等多学科研究结果,探讨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人类的适应生存策略。  水洞沟第12地点的遗物包括打制石器、细石器技术产品、磨制石器、磨盘、磨棒、骨器、烧石、烧骨等。详细的石器分析表明,水洞沟第12地点的石器生产技术主体为细石器技术,锤击石核、石片均为细石核预制、调整过程中的产物,是细石器技术的副产品。楔形石核属于下川工艺类型,有稳定的剥片程序,能够机动灵活地开发原料。石制品原料获取方式为就地取材,原料的开发具有计划性和组织性。综合同时代的其他遗址及相关材料,水洞沟第12地点骨刀柄的出土暗示先民可能更多开发了细石叶刮削、切割的使用方式,戳刺等狩猎行为可能仅为其他狩猎工具的补充;结合动物骨骼构成等相关材料及环境背景推测,细石器复合工具的功能之一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产皮革、制作皮制品,其中包括满族先民御寒所需的服饰。除大量捕获兔子、羚羊及一些小型动物外,磨盘、磨棒的存在显示人类开发了植物资源,广谱革命在这里发生。该遗址人类对火也有很好的应用,除采用热处理技术加工石器、骨器之外,还能够运用“石烹法”煮食、沸水,掌握了复杂的间接用火技术。  最新的研究表明水洞沟地区在38-34ka BP阶段被掌握石叶技术的人类开发,随后为石片技术人群所取代;到末次盛冰期阶段随着气候转冷,人类活动减少,文化堆积逐渐稀少;而同为寒冷期的新仙女木阶段,掌握细石器技术的人群再次深度开发此区域。这一文化现象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存在。此过程显示细石器技术对寒冷气候有极好的生态适应性,此优势是其在新仙女木事件中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综合细石器技术的生态适应性和技术优势、东北亚相关遗址年代数据,本文认为细石器技术西伯利亚起源说有更为翔实的证据支持。  结合边缘价值理论(Marginal Value Theorem)和当时的环境背景,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狩猎采集者的适应策略类似于Binford曾经提出的Serial Specialist策略,包括高度流动性和工具精致化两方面。前者直接表现为细石器技术短时间内的广泛扩散与传播,不同的工艺类型、组合可能代表了不同的人群,同一区域年代相近的遗址分别以锥形、船形、楔形石核为主的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掌握了细石器技术的不同群体在各自适应过程中根据石料、生态环境等因素发展出不同工艺类型,这些狩猎采集群体在高流动中开发了同一资源斑块,产生文化交融。Serial Specialist策略工具精致化表现在生产、生活两个方面,细石器技术除在狩猎中发挥作用外,还能进行食物的后期加工处理、刮制、切割皮革,从而制作精致的皮制品,例如御寒服饰。热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生产标准化、耐用性的工具,满足工具精致化需求。  在高流动性和工具精致化策略外,为应对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气候波动、生存压力,狩猎采集者多样性适应策略还表现在有效用火、广谱革命等方面,具体表现为“石烹法”煮食、大量使用研磨类工具加工植物资源、磨光工具的使用等,其中的多项策略成为新石器时代到来、农业起源的基石。
其他文献
筑坝拦截形成的水库已被公认为典型的“汞敏感生态系统”,北美、北欧等地新建水库食肉性鱼体甲基汞含量普遍超标的现象一度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这些地区,食用鱼类等水产品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在此次整风运动中,扮演着“宣传员”、“报道员”、“运动员”等多重角色。除需眼睛向上、向外,宣传好、发动好、报道好教育实践活动外,自身的整风亦
详细分析了用于JT(K)YB-*×*XP型液压防爆绞车提升机的RD系列行星齿轮减速器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揭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阐明了主要零部件加工、装配过程中的
由于具有无害、无污染、易输送等优点,压缩空气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甚至被称为第四能源。但是,采用压力调节器控制空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时,空气压缩机在工 Due to its
对在大倾角中厚煤层中采用XDY—ID型悬移顶梁液压支架进行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从而解决了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大倾角中厚煤层走向长壁机械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和进行研究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尤因发现具有西方因素的石器技术特征,在研究中西方人群与文化交流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该遗址群包
学位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发现于2010年,是鄂尔多斯高原继上世纪20年代发现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后时隔近90年的又一次新的重要发现。遗址地层为原地快速埋藏,堆积较厚,7个文化层中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生命的绝唱和美丽的化身。阅读与欣赏古诗词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广大教师坚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着重对诗词的韵律、节奏、意境、情趣和含蕴方面进行感悟。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于中晚三叠世,是一个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上叠合沉积了中新生代地层的含油气盆地。姬塬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夹持于西缘逆冲带和陕北斜坡之间,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