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卤chamigrane倍半萜合成方法初步探索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6374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卤倍半萜是Laurencia属海藻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结构新颖,活性丰富,本文综述了各种类型的含卤倍半萜的结构特征、生物活性、生物来源、生物合成以及全合成情况,其中全合成的重点讲述了含卤chamigrane型倍半萜的骨架的构建方式和的全合成概况。Chamigrane型倍半萜具有螺环骨架结构,它们结构特殊而且活性丰富,而且分子中卤原子的取代往往使其活性增加,本论文针对含卤chamigrane型倍半萜的合成进行初步探索。 论文实验部分以10-bromo-chamigrane含卤倍半萜为目标分子进行研究。根据含卤倍半萜的生物合成路线和目标分子的结构特征进行逆合成分析,由此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得到两个片断,并确定了起始原料为1,4-环己二酮和6-甲基-5-庚烯-2-酮。合成目标分子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三条路线的探索。第一条路线以魏惕希反应,多烯的环化反应等为关键步骤进行片断的连接和chamigrane型骨架的构建。路线首先从6-甲基-5-庚烯-2-酮出发,经过还原、溴化等反应得到了相应的季磷盐,然后与1,4-环己二酮的一元保护的乙二缩酮进行魏惕希反应,但由于位阻效应等原因魏惕希反应未能发生,没有得到相应的羰基烯化产物。因此又尝试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线,第二条路线应用Mcmurry反应连接两个片断未能实现。第三条路线是将6-甲基-5-庚烯-2-酮转化为相应的硫缩酮,然后与Cp2Ti(P(OEt)3)2反应,得到的反应中间体再与1,4-环己二酮的一元保护的乙二缩酮进行羰基偶联反应,随后经过脱保护、甲基化、消除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γ-bisabolene再经过关环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这为进一步开展此类倍半萜的合成工作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因为唯铁氢化酶能够高效的催化质子还原生成氢气的反应,而氢气被认为是未来的清洁能源,唯铁氢化酶活性中心的模拟化学研究受到了人们特别的关注。人们在该领域的合成,结构和反应
激子耦合圆二色光谱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简单直观的判断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非经验方法。双卟啉作为一种含有强吸收发色基团的化合物,常常被设计成手性识别的主体,应用于手性识别领域。双卟啉的识别常常被应用于对双齿手性配体的识别,很少有研究针对单齿配体。本文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酰胺键联的双卟啉主体([Zn2-1],[Zn2-2],[Zn2-3]),并应用这一系列主体对手性单胺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圆二色光
本文合成了一种含胆酸的四功能基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3a,7a,12a-三甲基丙烯基胆酸乙酯(2-Methacryloxyloxyethyl-3a,7a,12a-trimethacryloyloxy-5β-cholan-24-ate,CAGE
该硕士毕业(学位)论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Ag/Pt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对生物大分子识别的研究。在已制备好的Ag纳米粒子的表面,通过柠檬酸钠还原K2PtCl4的方法
上世纪中期以来,生命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作为DNA基本组成部分的核苷倍受关注,特别是一些核苷类小分子药物一直在抗肿瘤和抗病毒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
1.多孔聚丙烯腈半乳糖传感器的研究本文研究了用多孔聚丙烯腈固定半乳糖氧化酶制备半乳糖传感器,及pH、电位、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该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酶催化反应的
本论文对微波辐射下的无溶媒有机合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对近年来微波辐射下有机无溶媒反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了有机无溶媒反应的类型。 其次,在微波辐射下,对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