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侗族民居的地域特质与现代启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的产生源于部族的迁徙。在其文化在成立与发展过程中,直接面对了自身民族文化的创造与其聚居地之异质文化的碰撞、转化与融合。随着历史的变迁,侗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文化的群落,除了表现在生活习惯、饮食、语言、服饰等方面之外,其独特性还表现在实质空间——“村寨及建筑”的营造上。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侗族村寨及建筑较多地保持了该地区原生文化特质。在贵州省各民族传统文化和建筑中,其村寨布局和建筑形态较有特色。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等的角度对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由此引出的传统村落、建筑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和对该地区侗寨的传统建筑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便成为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首要完成的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从民居聚落和建筑艺术两个方面剖析侗族村寨传统民居,通过对该地区大量的有代表的民居的实地调研,总结归纳了侗族民居的地域特质,并概括出为现代建筑和外部空间设计以及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有用启示。论文分七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为后续各章的论述建立完整清晰的背景。第二章从黔东南自治州侗族村寨的地域环境总体入手,通过侗寨环境特征、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结构这个载体进行延伸。第三章到第五章以民族、宗教、生境与黔东南州本土民族聚落的关系为线索,通过对传统侗寨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研究其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文因素等,着重展开对黔东南州传统村寨与建筑的分布及特征、侗寨公共建筑空间艺术研究和干栏聚居区侗族民居建筑的特征的研究。作者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黔东南地区侗族村寨及民居建筑中空间构成,及其所体现的建筑模式语言和独特的地域景观意象特征。第六章结合大量实例,介绍、分析了现代建筑地域化设计方向与方法,并引申出对黔东南侗族现代建筑创作的启示。第七章结合建筑创作实践,探索以侗族民居为主体的山地建筑对新地域建筑创作。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中,电力建设项目合同面临的风险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其影响程度也日益加深。对电力建设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保证电力建设项目质量,促进电力建设项目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颗毒瘤,并且其职业化、组织化、智能化、隐蔽化、暴力化、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剧,给我们以公开侦查为主的传统侦查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高层建筑尤其是体型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风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控制荷载,气流经过高耸结构物会产生明显的三维风荷载效应,即顺风向
转基因产品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一方面由于各国对于转基因产品贸易持有不同的态度,另一方面与转基因产品贸易相关的国际法规则间存在冲突,致使由转基因产品贸易所引发的贸
许多语言及方言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传统的语言分类方法,凭经验作定性分析,无法作语言之间亲缘距离关系程度的数量描述。因此相关结论的可信度均值得重新商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考察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合理性。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对现代性的界定和理解在起点处决定了两种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走向。与否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下人脑血管内皮细胞(HB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A(30μmol/L,作用24 h)诱导建立HBMECs损伤模型。实验
传统广告威力的日渐衰弱引发了企业对口碑这一古老传播形式的关注。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口碑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开创了口碑营销的新时代——网络口碑营销。本文以
区域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的拉动作用,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模式的正确选择。天津滨海新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区域经济发展被纳
地理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但目前多数地理教师缺乏探究教学的知识和经历,其有效开展面临瓶颈。探究教学将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相融合,注重学习过程本身和学生对自身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