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梢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刀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探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n1986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is)引起的甘蔗梢腐病是甘蔗生产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害。1921在印度尼西亚爪哇首次报道了该病。目前几乎所有甘蔗生产国和地区都有该病发生。并引起了比较的严重的病害,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张国棉,2009)。本文研究了该病病原菌串珠镰刀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技术。文中对液体高度、离心力、离心管大小、离心机升速与减速的快慢、离心管穴倾角、不同洗涤剂等因素对原生质体活性、沉淀松紧度及壁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文中还研究了不同复苏时间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以及不同酶浓度及不同酶对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文中也介绍了一种离心管平衡的方法。为了了解各个基因的各种功能,笔者使用TrpC启动子+hph (Hygromycinphosphtotransferase, hph))基因的ORF的DNA PCR扩增片段对原生质体进行转化,并对转化子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进行克隆。共获得三个转化子的插入片段侧翼序列。其它扩增到的侧翼序列则主要为载体上的序列和用于转化的片段间互相搭桥形成的序列。因此用该法进行随机插入仍要求改进。MAPK途径与真菌生长发育、有性生殖、分生孢子产生等相关。丝氨酸蛋白酶是分解蛋白质的酶。病原菌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可能是病原菌的毒性因子。这两类基因都可能与病原菌致病相关。为了寻找与致病相关基因,本文对串珠镰刀菌的MAPK途径基因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作者共获得于A149三个MAPK途径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发现:FVEG02618.3敲除突变体生长速度没有变化;菌落形态没有太大变化;对盐分比较敏感;致病性略有下降;产孢没有太大变化。FVEG03043.3的敲除突变体菌落生长明显变慢,为野生型的三分之一;菌落颜色加深;当氯化钠浓度为0.5M时,菌落生长速度较在氯化钠浓度为OM时生长速度加快,但比野生型仍然减慢;分生孢子产生情况没有太大变化:致病性也没有太大变化。FVEG04168.3的敲除突变体生长速度、菌落形态与野生型相比没有差异;突变体的致病性没有变化。分生孢子产生也没有变化。突变体对盐浓度极敏感。在含0.5M的氯化钠下培养基就不生长。作者获得了FN28一个丝氨酸蛋白酶基因FVEG00212.3的敲除突变体。表型分析说明敲除突变体的生长速度没有太大变化,菌落颜色明显加深,气生菌丝明显减少,菌丝易早期死亡,分生孢子产生没有太大变化,致病性也没有太大变化。作者也获得了该基因的过表达突变体。过表达突变体致病性、产孢、菌落形态等都没有太多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可塑纤维桩在口腔残根修复中的有效性。方法:收治的70例口腔残根修复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残根金属桩,观察组采取可塑性
随机抽查某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门诊处方8315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某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34%以口服制剂为主,其中,单用率为87.34%,二联用药占10.61%;三联以上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学前专业,是影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专业之一,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并采取积极
本研究以湖南省857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的学习倦怠、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其学习自我效能感也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病害。这种真菌产生的草酸(oxalic acid, OA)在其致病过程中起着决定因子的作用。盾壳霉(C
目的总结门静脉插管灌注抗生素治疗位于肝实质深部、第二肝门或病灶呈现“蜂窝”状的40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方法门静脉插管接输液瓶灌入抗生素,一般为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
通草为较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1995年版部收载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K.Koch.的干燥茎髓。其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气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复习参考题三A组的8题是:已知a、b、c、d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求证:(1)如果q≠1,那么,a+b、b+c、c+d成等比数列.(2)略.
目的研究老年人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探讨高危型腺瘤与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几年经结肠镜检出的82例老年患者(≥60岁)结肠息肉的临床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为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例患有慢性盆腔炎的妇女,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依随即数字化表随机分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