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为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为前二战驼峰飞行员Steven C.King所著的Flying the Hump to China的前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作者的驼峰飞行经历,其汉译本有利于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驼峰飞行员的事迹。此外,该汉译本可作为平行文本给从事航空文本翻译的译者提供参考,也可为国内驼峰研究及其他与二战相关的研究提供真实的史料。本翻译报告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旨在将原文译成忠实而易懂的译文。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推理过程,是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三方的交际活动,而语境是话语理解的前提,由于译者和原文作者的认知语境不同、读者和译者的认知语境不同,因此译者需要在原文的语境中正确理解原文,通过推理找到原文和其语境的最佳关联,同时,译者也要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把对原文的理解以最佳关联的方式表达出来,使译文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同时又不让读者花费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因此,此次翻译实践的主要问题就是在译文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之间建立最佳关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译者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篇层面分别采用了一系列的翻译方法。在词汇层面上,考虑到读者的认知语境,译者采用了加注法以加强译文和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性;采用了词性转换法和信息具象化法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以减少读者的处理努力。在句法层面上,译者主要采用了被动化主动法、人称主语替代物称主语法以及反译法以使译文更加地道易懂;根据原文语境以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了增译法,以加强译文和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性;采用了意译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译出原文的内涵,从而在传达原文作者意图的同时减少读者的处理努力。在篇章层面上,译者主要采用了词汇重复和词汇反义的衔接手段使译文逻辑清晰,从而增强译文的连贯性,减少读者的处理努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发现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这两大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够引导译者正确理解原文的内涵并将其译成忠实而易懂的译文;此外,译者还发现以上翻译方法均有利于译者在译文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之间建立最佳关联。本报告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任务描述,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原文作者和文本的介绍以及本报告的结构。第二章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译中描述和译后校对三部分。译前准备主要介绍了翻译工具和翻译计划,译中描述对翻译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概括,而译后校对则包括自我校对和他人校对两部分。第三章是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关联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第四章是案例分析,分别对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篇章层面的翻译问题和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一章是结论,对完成此次翻译实践和翻译实践报告撰写之后所获得的收获与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就英汉翻译提出了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