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杠杆率持续上升。中央政府于2015年底将“去杠杆”正式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任务。在此背景下,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与政府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但居民部门杠杆率仍然持续上升,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40.4%上升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55.3%。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会对个体幸福感产生影响,目前有学者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宏观的居民杠杆率只考虑了正规金融机构负债,并不能完整的体现出家庭负债状况,且汇总掩盖了家庭差异性,因此,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家庭杠杆率对幸福感的影响。本文首先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杠杆率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杠杆率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其次,对家庭杠杆率影响幸福感的具体渠道进行了分析,发现家庭杠杆率上升会引起消费性支出上升,消费信贷会带来耐用品或解决房屋、汽车、教育、医疗等资金需求,对幸福感产生正效应;家庭杠杆率上升也会通过降低个体健康水平、增加工作时间而对幸福感产生负效应,总效应取决于正负效应的综合,并且总效应为负。最后,本文检验了负债类型异质性、雇佣身份异质性、风险态度异质性下,家庭杠杆率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规金融机构负债杠杆率的上升会提升幸福感,非正规金融机构负债杠杆率的上升会降低幸福感;雇主的家庭杠杆率不影响幸福感,雇员的家庭杠杆率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风险偏好者的家庭杠杆率对幸福感无显著影响,风险厌恶者的家庭杠杆率与幸福感呈现负相关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相关部门完善家庭负债增长的约束机制、构建家庭负债风险防控机制与债务重组机制,并积极引导居民理性负债,以期实现居民幸福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