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sx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光眼是目前世界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在我国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PACD)是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以往的研究认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可能参与了PACD的发病过程,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无法直接测量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近几年Pentacam作为一种高度精确的数字成像设备在临床广泛应用,这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可以更准确、客观、便捷地获取眼前节参数,利于我们对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进行评估。本研究分析在正常、散瞳、缩瞳三种状态下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在不同类型PACD患者中的特点及变化规律,间接反映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以探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在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的:1.探讨不同分型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患者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的差异。2.探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在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需要进行白内障或青白联合手术的患者或需要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患者77例(105眼)。其中包括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s,PACS)患者21例(24眼),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APAC)患者18例(18眼),APAC对侧眼18眼,慢性原发性房角关闭(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CPAC)患者17例(1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21例(28眼)。另收集于我院就诊的健康人24例(4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相关病史采集,包括性别、年龄等;并行眼科相关检查如: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前房角镜、UBM、视野等,使用Pentacam进行眼前节扫描,得到瞳孔正常状态下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及3mm范围8个方位(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下方、鼻下、鼻侧、鼻上)的周边前房深度(peripheral anterior chamber,peri-ACD),给予患者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3滴,间隔时间为5min,30min后重复行上述Pentacam检查,得到缩瞳状态下CACD。PACD患者行白内障或青白联合手术前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3滴,间隔时间为5min,30min后重复行上述Pentacam检查,得到散瞳状态下CACD及8个方位peri-ACD,对于需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PACD患者,先于瞳孔正常状态下行Pentacam检查,完成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再次采集瞳孔正常状态及散瞳状态下的9个方位前房深度及缩瞳后的CACD。比较各组瞳孔正常状态下的前房深度时选用未经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时采集的数据,比较各组缩散瞳后前房深度的改变值时选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的前房深度值。对各组前房深度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瞳孔正常状态下各组各方位peri-ACD均值及极差值的比较正常对照组、PACS组、APAC组、CPAC组、PACG组的8个方位peri-ACD均值不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APAC组各方位peri-ACD均值最小,与其他四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各方位peri-ACD均值最大,与其他四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S、CPAC和PACG三组之间各方位peri-ACD均值未见明显差异(均为P>0.05)。APAC组极差值最大,与其他四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他四组极差值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散瞳后各组各方位△peri-ACD均值比较散瞳后五组8个方位的周边前房深度较前均加深,散瞳后PACD各组8个方位△peri-ACD均值都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APAC组散瞳后各方位△peri-ACD均值最小,且与其余四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PACS、CPAC和PACG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缩瞳后五组△CACD比较缩瞳后五组中央前房深度较前均变浅,APAC组△CACD小于其余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他四组△CACD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各组缩瞳后与散瞳后△CACD比较缩瞳与散瞳状态下PACD各组CACD差值都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APAC组缩散瞳后△CACD最小,且与其余四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1)。PACS、CPAC和PACG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瞳孔正常状态下APAC组与对侧眼组各方位peri-ACD均值及极差值的比较APAC组的8个方位peri-ACD的均值比对侧眼组小,APAC组极差值比对侧眼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散瞳后APAC组与对侧眼组各方位△peri-ACD均值的比较散瞳后两组8个方位的周边前房深度较前均加深,APAC组的各方位△peri-ACD均值小于对侧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缩瞳后APAC组与对侧眼组△CACD的比较缩瞳后两组中央前房深度较前均变浅,APAC组患者缩瞳后中央前房深度的改变值小于对侧眼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8.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急性发作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散瞳后与缩瞳后△CACD与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的急性发作相关,二者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值为0.248。年龄和性别与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的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9.散瞳后与缩瞳后△CACD对于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急性发作的预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02-0.967],大于0.5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测的灵敏度为0.879,特异度为0.885。结论:1.瞳孔正常状态时,PACD各组的周边前房深度的均值都小于正常对照组,APAC组的周边前房深度均值小于PACS组、CPAC组、PACG组及自身对侧眼组。2.PACD各组、APAC对侧眼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方位悬韧带紧张度均不同,APAC组各方位悬韧带紧张度差异最大。3.PACD各组均存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情况,其中APAC组晶状体悬韧带最为松弛,且松弛程度大于对侧眼组。4.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是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5.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可以预测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的急性发作。
其他文献
目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我国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是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基本条件是阻塞支静脉引流区包括黄斑(如颞上或颞下分支静脉阻塞、黄斑上或下小分支静脉阻塞)。在临床工作中,黄斑不在血引流范围的外周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远处黄斑水肿的病例较少见,尤其是合并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脱离更为罕见。方法:报告1例视网膜鼻上分支静
目的:1.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与MS相关指标及肺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2.探讨外科干预对合并MS的OSA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MS相关指标与肺功能的改变。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77例于我院手术的成人OSA患者,依据MS诊断标准,选取其中58例(75.
目的:探讨比较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经过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明确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组26例26眼采用3+PRN治疗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组8例8眼采用1+PRN治疗方案,观察
目的:1.研究肥胖伴OSA患者的OSA的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2.研究减重手术对肥胖伴OSA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减重外科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kg/m2拟行减重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62例,由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m,PSG)检查筛选出OSA患者54例为研
目的:通过对比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IL-33的表达情况,评价二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分别检索变应性鼻炎和IL-33的主题词,根据提前制定的检索公式分别检索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纳入文献进一步筛选后,提取相关数据通
目的:研究成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血清中mi RNA-21表达水平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的相关性,同时分别探讨血清mi RNA-21和血清IL-12与AR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总Ig E水平与mi RNA-21的关系,并探索血清mi RNA-21作为非创伤性生物标志物诊断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方法:研究选取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MP-3微视野观察不同病程、不同渗漏点位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或CSCR)患者视功能与视网膜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对34例CSC合并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34眼,采用MP-3微视野仪测量视网膜敏感度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单纯性眼眶骨折中筛骨-上颌骨支撑结构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修复技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至2020年于我院行眼眶壁骨折整复+眶骨缺损修补术的单纯性眼眶骨折患者共121例(121眼),依据术前CT检查显示眶壁骨折类型分为4组:I组:单纯眶内壁骨折31例(31眼);II组:单纯眶下壁骨折39例(39眼);III组:筛骨-上颌骨支撑结构存在的眶内壁骨折联合眶下壁骨折2
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儿童和单纯性鼾症(primary snoring,PS)儿童的生长发育、颅颌面和上气道形态结构及舌骨位置的差异,分析儿童不同程度睡眠呼吸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及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并从形态结构上分析儿童单纯性鼾症与OSAHS的潜在病因。方法:选择对象为2019.9—20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别观察比较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MFC)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与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m CNV)、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