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比,评价3D-CUBE T1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序列在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3D-CUBE T1序列进行血栓长度测量,探讨血栓长度与神经系统受损程度及脑梗死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93例神经内科初诊为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30例,年龄30~82岁,发病时间1d~14d,常规MRI扫描或CT扫描显示梗死区位于单支动脉供血区。所有患者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SWI及3D-CUBE T1序列扫描。(1)由DWI序列结合MRA扫描确定责任血管的位置。以DSA作为诊断颅脑动脉血栓的参考标准,2位高年资影像医师分别将3D-CUBE T1序列和SWI序列对责任血管的诊断结果与DSA的诊断结果对照,记录两种技术诊断颅脑动脉血栓的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及假阴性数值。测算、对比两种技术对颅脑动脉血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通过对比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3D-CUBE T1序列与SWI序列对责任血管血栓的诊断效能。使用Kappa检验来衡量3D-CUBE T1序列和SWI序列与DSA在诊断结果上的一致性。(2)纳入DSA诊断为血栓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随访并记录3个月后的改良后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评估病人的预后。在3D-CUBE T1序列上测量颅脑动脉血栓长度,根据NIHSS评分等级将血栓患者分成4组。对组间血栓长度、性别、年龄、5种疾病既往史(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和脑卒中)及吸烟史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血栓长度与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根据m RS评分将颅脑动脉血栓患者分成预后较差组和预后较好组。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血栓长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1.93例脑梗死患者中,DSA诊断为颅脑动脉血栓患者64例,诊断为非血栓的患者29例。3D-CUBE T1序列诊断颅脑动脉血栓66例,诊断为非血栓患者27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3.1%、96.9%、100%;SWI序列诊断颅脑动脉血栓48例,诊断为非血栓的患者45例,相应统计值分别为73.4%、96.6%、97.9%、62.2%。应用3D-CUBE T1序列诊断颅脑急性及亚急性期动脉血栓的AUC值大于应用SWI序列(0.966 vs 0.850,P<0.05)。与DSA的一致性对比中,应用3D-CUBE T1序列的kappa值大于SWI序列(0.949 vs 0.608,P<0.05)。2.64例血栓患者中男、女性之间的平均年龄、平均血栓长度、NIHSS评分、m RS评分及五种疾病既往史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在男、女性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入组的吸烟者全部为男性。3.患者的血栓长度在不同NHISS评分等级之间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布以及五种疾病既往史在不同NHISS评分等级之间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以NHISS评分为因变量(Y),以血栓长度为自变量(X),采用最优子集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形式为:Y=0.46 X-0.70 sex-3.09。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血栓长度每增加1mm,NHISS评分平均增加0.46分。5.根据m RS评分进行患者的预后分组,血栓长度为预测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1.11>1,可信区间介于1.04-1.20,P<0.05。提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血栓长度每增加1mm,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1.11倍。结论1.3D-CUBE T1 HR-MRI序列能够直观地显示颅脑动脉内血栓的分布情况及信号差异。相比于SWI序列,3D-CUBE T1序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诊断效能,与DSA的诊断更具有一致性,对于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内的血栓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3D-CUBE T1序列能够对血栓长度进行定量测量。血栓长度测量对NHISS评分和m RS评分具有临床预测意义。血栓长度越大,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程度越高,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