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的文学创作常常与他的生活经历与阅世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经历在徐光耀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了他创作的主要灵感源泉。从四十年代末至今徐光耀始终在战争文学中笔耕不辍,他在文学上的探索和努力对当代战争文坛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徐光耀创作了两部有关儿童战争题材的作品即《小兵张嘎》(1958)与《少小灾星》(1989)。《小兵张嘎》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电视剧、动画,影响和激励了几代读者并被翻译成英、德、泰、塞尔维亚等多国语言,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巨大的影响也奠定了徐光耀在当代儿童战争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而作为《小兵张嘎》姊妹篇的《少小灾星》虽然熔铸了作者多年的艺术思考与探索,却由于种种原因,其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并没有取得“嘎子”那样“满城争说,人人效仿”的效果,其文本也没有得到理论界尤其是儿童文学评论家的关注。时至今日,对徐光耀儿童战争题材的研究多侧重于《小兵张嘎》单部作品,对其两部作品却缺乏较为系统的分析,对其整体的综述比较研究更是少有问津,因而也就缺乏对作者儿童文学艺术创作思想的整体把握。本文以徐光耀的两部儿童战争题材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人物形象塑造为切入点试图窥探其在历史进程中的艺术探索,并分析其所受历史境遇不同的原因及对当下儿童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经受苦难、成长模式、地域特色三个方面探讨了徐光耀笔下小英雄形象的共同特征,并试图分析与其同时代的小英雄形象身上所共有的形象特征。第二部分从人物性格、青春期心理、时代精神内涵、人性的丰富度分析了徐光耀笔下小英雄形象的不同之处。第三部分从英雄观、战争历史观、人性观、文学观四个方面探讨了徐光耀文学思想的变化与其笔下的小英雄形象变化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从历史与现实语境两方面对徐光耀笔下的小英雄形象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