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控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控制机制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和探讨。试图通过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界定,从银行信用风险对市场经济的秩序、国计民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出发,考察运用法律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阐释这种法律机制的功能,明确银行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确立原则,综合论述银行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结构体系,并结合我国金融及银行立法的现状和实际需要,提出完善我国银行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措施和建议。本文主要有前言、余论和五个正文部分构成。 本文的前言是问题的提出部分,通过界定文章的几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核心词语,以求定分止争,明确进行讨论和研究的前提。本文所理解的银行,是指一种以存款、贷款、汇兑和发行银行本票为主要义务的机构;银行信用是专指以信用判断为经营判断核心并以信用关系为营业目的实现方式的银行业务;银行信用风险则是银行因不能及时满足顾客提款需要,或者债务人不依约偿还本息或延期偿还本息而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正文的第一部分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概说,主要是介绍银行信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位和作用,并对银行信用风险作一个简单的分类。银行信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突出的作用,现代经济甚至直接地被称为“信用经济”。在我国现实的情况下,银行信用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银行信用风险,可以按照其产生和直接原因和表征的不同,分为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和贷款信用风险两大类,前者还可以分为固有的市场变化风险等,后者则主要是指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正文的第二部分论述运用法律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首先介绍运用法律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一般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这主要是通过分析法律的基本原理,联系信用的法律性质,说明运用法律来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可能性。从实践上看,各国银行发展的整个历史,都证明着以法律来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必要性,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和控制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得到的失败教训,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都证明了法律对于治理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的不可或缺。结合到我国的时践需要,运用法律控制银行信用风险对我国还具有特殊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古代的历史和建国后的发展历程,都决定着在中国以法律防范和控制银行信用风险有着不同一般的艰难,但是中国面临的时代和金融服务国际化的趋势,却又使我们看到了运用法律手段的特殊重要性。 正文的第三部分重点在于分析银行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功能和意义。按照作者的理解,银行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功能和意义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信用活动的秩序和信用关系的合法;二是提高银行的信用程度,充分发挥银行信用的作用;三是借以健全银行信用监管体系,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四是适应入世需要,以法律为武器才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最大程度上保护我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五是维护全社会对银行信用的信心,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正文的第四部分界定了银行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确立原则。从银行信用活动的法律性质和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意义出发,作者将银行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确立原则界定为以下五项:一是尊重市场机制及其运行规则的原则。这个原则是由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法律性质决定的,作为企业法人,银行在执行其信用业务时自然应当符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要求。二是符合银行信用业务活动特点的原则。由于银行的活动内容与一般的企业毕竟不同,所以在设计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机制时,必须要与其特点相适应,否 则必定事倍功半。三是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原则。安全与效率是银行和金融发展的两个重耍 目标。银行的法律性质决定了它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特点,但是银行是与国计民生恩息相关 的行业.所以它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又具有非同小可的影响。四是体现我国金融体制特点的 原则。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正在走向深化,法律需要与之配套。五是系统控制的原则。我 们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机制设计,需要符合系统论的要求,将风险、银行信用风险和银 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等都看作是大大小小的系统,从而设计出全面的法律控制体系。 正文的第五部分是论述银行信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结构。这是本文中内容最繁杂的 部分。按照系统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思路,作者将该结构分为四个大的方面。一是资本与 业务结构控制,其中主耍是资本充足性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限制贷款集中制度等内容。 二是程序控制,如审核、评估,尤其是稽核和审计控制。三是组织控制,其中除商业银行 内部的组织设立要求外,更主要的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组织控制,即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设立和终止的组织管理。四是对银行信用风险的总体控制与个别控制,即除按照银行 信用风险
其他文献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的升级与进步.各个行业都从粗放的发展运行,逐渐转变为细致化的管理模式.无论是哪种产业,都向着更加文明的表现形式迈进.艺术与风格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程,教育的发展既同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有关,又同一定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澳门中学校长领型与学校效能之现况及关系;其次是分析澳门中校长领导型态及学校效能在学校环境变项,学校类型变项上之差异;并探讨教师人口变项,学校环境变项,学校类
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它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在进行新一轮的生产要素组合中创造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如何认识和规范这类企
从1950年我国正式实行护理中专教育开始,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经历着不断的变革。其逐渐由护理中专教育的单一体系向护理专科教育、护理本科教育、护理研究生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形
<正>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问题导向和学生的活动为本"来代替传统的"教师问题导向和教师活动为本",尊重学
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BCPPO)是一种适用于PET纤维阻燃改性的新型有机磷阻燃剂,本文主要研究了其合成工艺,整个合成路线分为三步,通过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制备了苯基二
随着砷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其毒性的深入认识,必然要建立灵敏快速的砷形态分析方法。 砷的形态分析有多种方法。环境样品中总砷含量往往只有几个或几十
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使高校师生交往出现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和人机交往两种方式,而后者对前者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自己在高校的实践,在可行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伴随独生子女现象而出现的学生主体的变化,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素质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