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枕下经小脑幕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通过对成人尸体头颅湿性标本的解剖、观察和测量,为枕下经小脑幕手术入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数据。将该入路的解剖学资料应用于临床。
材料:
10例经福尔马林溶液(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不同性别成人头颅湿性标本、血管染色灌注液(包括甲醛、丙酮、氨水、乳胶、红篮广告色、尿激酶等)、简易头架、手术显微镜、kodak Z740长焦数码相机、常规开颅器械及神经显微外科器械、国产高速磨钻、游标卡尺、量规、标准量角器等。
方法:
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尸头标本,自椎动脉和颈内动脉加压灌注血管染色。对尸头标本采用模拟枕下经小脑幕手术,充分显露松果体区组织结构,逐层解剖,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重要解剖结构并进行测量。
结果:
1.松果体:松果体外观呈类圆形或圆锥形,尖端向后,长7.18±2.72mm,宽5.72±2.34nm,厚3.86±1.54.mm。松果体前借松果体柄连于第三脑室后壁,两侧方为丘脑枕的内侧面,两者间距为4.62±2.34mm,上方为胼胝体压部,两者间距为4.18±3.16mm。松果体动脉多起源于同侧脉络膜后内侧动脉,由两侧方进入松果体,每例松果体动脉出现的数目为0-3支不等。右侧多于左侧。松果体静脉出现率100%,本组10具标本共发现18支松果体静脉,62.1%松果体静脉汇入大脑大静脉的起点。枕极皮层到松果体的距离为59.02±12.50mm。2.四叠体:四叠体由两上丘和两下丘组成,位于松果体之下方。两上丘外径为7.26±3.28 mm:两下丘的外径为15.00±2.10mm。四叠体的上下径为12.58±2.68mm。四叠体动脉外径为0.66±0.36 mm,90%的四叠体动脉为单支型,右侧明显多于左侧。3.大脑深部静脉: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的长度和走行方向变异较大。大脑大静脉长度为10.56±7.34 mm。与松果体的关系:所有的大脑大静脉均位于松果体的后上方。大脑大静脉与松果体的间距为6.20±3.40 mm。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解剖变异较大,由丘纹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在室间孔后缘汇合形成,经第三脑室顶的脉络丛向后并越过松果体,沿胼胝体压部走向后下并与对侧的大脑内静脉合并成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的长度为31.34±10.70mm。双侧大脑内静脉间的间隙的形状呈前窄后宽,最宽处在大脑内静脉越过松果体处,平均间距为6.28±2.2mm。松果体与大脑内静脉之间的距离为3.10±1.20mm。基底静脉:基底静脉在后行过程中必须越过松果体,根据其越过松果体的方位不同可将其分为3型:松果体外下型,占60.0%(12侧);松果体外型,占35.0%(7侧);松果体外上型,占5.0%(1侧)。基底静脉与松果体之间的距离为4.40±1.30 mm。4.桥静脉:小脑幕下表面和小脑半球间有多支桥静脉,枕叶和小脑幕上表面间桥静脉少见。5.大脑后动脉:与本入路相关的属支是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和长旋动脉。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多发自P2段,到四叠体池行于松果体外侧。外径为0.78±0.24 mm。6.天幕窦:天幕窦位于两层硬膜之间。解剖变异较大,形态多变大小不等,两侧分布不对称。天幕窦的出现率为90.0%。
每侧窦数量不等,平均每侧小脑幕有1.75个幕窦。最小者仅2.6mm×3.2mm。最大者可达3.5mm×5.2mm。以经过岩上窦和横窦交汇点的水平线为基准,把小脑幕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未发现天幕窦。
结论:
本研究发现枕下经小脑幕手术入路利用枕叶和小脑幕或小脑间的自然间隙进行操作,手术操作空间较大且不破坏正常组织结构,能完整切除病变,对枕叶及小脑损伤小,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本研究的深部静脉解剖数据及其与松果体的空间关系的观察测量,明确了手术路径与松果体区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应用枕下经小脑幕入路治疗松果体区病变的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