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针刀联合手法治疗与单纯针刀治疗、单纯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的临床疗差异。以探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的发病机制,为今后临床研究针刀联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针刀联合手法治疗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收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门诊2018年01月~2020年01月期间就诊且符合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诊断标准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手法组、针刀联合手法治疗组(即治疗组)各32例。针刀组、手法组分别给予单一的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针刀治疗与手法治疗同时治疗。治疗结果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LMS)评分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组件差异。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1周时、2周时NRS评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三组患者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以治疗组疼痛改善最突出(p<0.01),有统计学意义,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刀组、手法组。2.三组患者治疗1周时、2周时ODI 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三组患者腰部活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以治疗组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最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刀组、手法组。3.三组患者治疗1周时、2周时腰椎活动度(前屈、背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各向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以治疗组活动度改善最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有极显著性差异,即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刀)组、手法组。4.三组患者治疗方法及优良率比较:治疗1周时针刀组总体有效率81.20%,手法组总体有效率71.90%,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3.70%。治疗2周时针刀组总体有效率87.50%,手法组总体有效率93.70%,治疗组总体有效率100%。经统计学Ridit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针刀组、高于手法组。结论:1.针刀组联合手法对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腰部活动度包括前屈、背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活动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刀组、优于手法组。3.针刀联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症损伤小、易操作、痛苦少、费用低、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应用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