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Seq揭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固有免疫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lwoyao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轮状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宿主与其相互作用的相关基因,本研究使用实验室自主分离的轮状病毒CC0812-1毒株感染肠上皮细胞系HT29,病毒使用滴度1TCID50/cell,感染后12h提取HT29细胞总RNA用Illumina HiSeq 2500进行转录组测序。将其与未感染的HT29细胞转录组进行比较筛选得到473个差异表达基因,病毒感染的HT29细胞中418个基因表达量上调,5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通过KEGG分析,有82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12条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其中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广泛参与到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识别、补体系统调节、细胞因子反应、细胞凋亡等抗病毒反应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中,为验证RNA-Seq技术开展病毒感染后转录组研究的可靠性,我们随机选取7个差异表达基因以qRT-PCR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变化趋势与RNA-Seq具有一致性,证明RNA-Seq技术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一种可行方法。通过RNA-Seq筛选得到的473个差异表达基因为轮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以及轮状病毒引起的固有免疫反应研究提供了潜在靶基因。本研究为探究轮状病毒上调IFN λ1 mRNA表达的机制,使用滴度为1TCID50/cell的轮状病毒CC0812-1株分别感染肠上皮细胞系HT29和HCT116,感染后6h、12h、24h提取细胞总RNA,通过qRT-PCR检测IFN λ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轮状病毒引起的IFN λ1 mRNA表达上调具有时间依赖性,感染后6hIFN λ1 mRNA表达开始上调(HT29上调11.54倍,HCT1164.96倍),感染后12 h IFN λ1 mRNA上调表达最高(HT29上调82.56倍,HCT11643.41倍),感染后24 h IFN λ1 mRNA上调表达又有所降低(HT29上调66.76倍,HCT11622.83倍)。使用不同滴度(0.01 TCID50/cell、0.1 TCID50/cell、1TCID50/cell的轮状病毒CC0812-1株分别感染肠上皮细胞系HT29和HCT116,感染后12h提取细胞总RNA,通过qRT-PCR检测IFN λ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轮状病毒引起的IFN λ1 mRNA上调表达具有病毒滴度依赖性,随着病毒感染滴度的增加,IFN λ1 mRNA上调表达水平亦逐渐增加,滴度为0.01 TCID50/cell病毒诱导HT29和HCT116细胞中IFN λ1 mRNA分别上调表达2.03倍和2.02倍,滴度为0.1 TCID50/cell病毒诱导HT29和HCT116细胞中IFN λ1 mRNA分别上调表达10.29倍和11.59倍,滴度为1 TCID50/cell病毒诱导HT29和HCT116细胞中IFN λ1 mRNA分别上调表达82.56倍和43.41倍。与此同时,选择滴度为1TCID50/cell的轮状病毒感染12 h后,qRT-PCR检测显示细胞内识别外源dsRNA的模式识别受体RIG-I与MDA5和几种重要的IRF(IRF1、 IRF3、IRF7、IRF9)均显著上调表达,感染的HT29细胞中RIG-I、MDA5、IRF1、 IRF3、IRF7、IRF9 mRNA分别上调表达5.3、5.67、4.96、1.72、3.61和1.50倍,感染的HCT116细胞中RIG-I、MDA5、IRF1、IRF3、IRF7、IRF9 mRNA分别上调表达2.35、2.20、2.32、1.49、2.52和1.64倍。通过RIG-I siRNA、MDA5 siRNA单独干扰的HCT116细胞、RIG-I siRNA和MDA5 siRNA同时干扰的HCT116细胞与正常组细胞感染病毒12h后相比其IFN λ1 mRNA表达依次为后者的0.37、0.73与0.27倍。结果表明干扰HCT116细胞内RIG-I与MDA5后轮状病毒感染诱导的IFN λ1 mRNA上调表达受到抑制,由此我们初步推断,宿主细胞主要通过RIG-I/MDA5识别轮状病毒感染,且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引起IFN λ1表达。
其他文献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组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下尿路症候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索利那新是治疗OAB的一线用药,本文主要就索利那新临床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技术(包括骶神经调节和阴茎/阴蒂背神经调节)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排便障碍的效果.方法 2006 年1 月~2008 年4 月,我们应用神经调节技术治疗脊髓损伤
会议
  目的:研究阴部神经低频电刺激(5HZ)对骶上脊髓损伤犬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材料和方法:4 只成年比格犬,制作成骶上脊髓损伤(T9-T10)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会议
目的: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 方法:2007年5月~2010年5月,应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会议
借助仿真手段分析各种误差对星载GPS低轨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所能达到的定轨精度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能,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组合、观测控制网的布设以及低轨
目的:研究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长期随访. 方法:对15例接受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
会议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 年1 月~2009 年12 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646 例,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
会议
目的:观察S3骶神经电针调节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20例脊髓损伤后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证明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8例
露天矿边坡的滑动,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开挖等因素造成的变形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各级政府、组织和科研机构纷纷建立了许多变形监测预警系统,GPS技术
  目的:本文旨在报道我中心探索性使用小肠粘膜上皮(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工程材料补片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1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