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历元解算的实时变形监测技术研究与算法实现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露天矿边坡的滑动,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开挖等因素造成的变形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各级政府、组织和科研机构纷纷建立了许多变形监测预警系统,GPS技术凭借其诸多优点成为了最佳变形监测手段之一。GPS静态测量精度可达mm级,但其时间延迟较长;RTK (Real-time kinematic)技术可实现动态实时监测,但是其精度为1 cm+1 ppm,很难满足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如何获取实时、高精度的变形信息成为了一个研究热门。在分析了GPS动态定位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使用GPS单历元数据直接获取监测站的变形信息,并对解算精度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数据初始化,利用精密基线后处理软件解算初始基线向量;其次,实时获取单历元形式的基准站与监测站数据;然后,求解精确的卫星瞬时坐标;接着,改正卫星钟钟差、接收机钟钟差等系统误差,削弱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的影响,接下来,利用初始基线向量为约束条件,解算双差整周模糊度;最后,建立单历元解算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解算和精度分析。结果发现:①此模型可以实时解算监测站的坐标;②监测站变形的精度随着基准站和监测站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③当基准站与监测站的距离在1 km附近时,监测站历元间相对位移变化量一般不超过±0.2 mm,48 h的累计位移变化量不超过±2mm;④变形量水平方向的精度高于垂直方向的精度,且水平单方向的精度约为垂直方向精度的2倍,这与实际是一致的;⑤对监测点单历元的变形量统计分析,单历元变形量呈正态分布,表明模型中的系统误差被大大削弱,此模型是稳定的。研究结果为实时变形监测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等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anthracis)简称炭疽杆菌,是能形成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它可感染动物和人引起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等。炭疽病是五大人畜共患病之一,对畜牧业
目的:研究通过表面电极电刺激猫足部躯体传入神经纤维,探讨刺激后对膀胱活动的抑制效应. 方法:24只健康猫被平均分成2组:1)对照组不进行足部皮肤电刺激,2)治疗组进行足部
会议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组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下尿路症候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索利那新是治疗OAB的一线用药,本文主要就索利那新临床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技术(包括骶神经调节和阴茎/阴蒂背神经调节)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排便障碍的效果.方法 2006 年1 月~2008 年4 月,我们应用神经调节技术治疗脊髓损伤
会议
  目的:研究阴部神经低频电刺激(5HZ)对骶上脊髓损伤犬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抑制效应.材料和方法:4 只成年比格犬,制作成骶上脊髓损伤(T9-T10)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会议
目的: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 方法:2007年5月~2010年5月,应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会议
借助仿真手段分析各种误差对星载GPS低轨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所能达到的定轨精度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能,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组合、观测控制网的布设以及低轨
目的:研究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长期随访. 方法:对15例接受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
会议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 年1 月~2009 年12 月期间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646 例,分为上尿路功能损害组和无上
会议
目的:观察S3骶神经电针调节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20例脊髓损伤后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证明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