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uasive Mechanism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 Case Study of American Business Week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扩大化和市场竞争出现白热化的时代,广告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它来向消费者推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而消费者也需要通过它了解和选择他们所需的产品。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劝说机制为理论依据,抽取2009年美国《商业周刊》中的242条英语商业广告,包含119个品牌广告作为研究语料。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业杂志,《商业周刊》中的英语商业广告更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可以说很多都是商业广告中经典之作。本文主要探究人格、情感和理性这三种修辞诉求在所收集语料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中的广告所包含的劝说手段以及这些广告是如何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商业周刊》中的英语商业广告通过人格、情感和理性实现说服受众的目的。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诉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共同起作用的,但在收集的商业广告中,情感诉求比人格和理性诉求更为常用。由此说明情感诉求在英语商业广告中是最有效的,其比例远远大于人格和理性诉求,这可能跟广告的本质以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有关。情感诉求能有效地触动受众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欲望来购买产品。广告商在创作商业广告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诉求。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说明材料收集方法和研究步骤,最后勾勒出本文的大纲。第二章是关于广告及西方修辞学的文献综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理论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劝说机制,包括人格、情感和理性诉求。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呈现人格、情感和理性三种诉求在2009年美国《商业周刊》商业广告中的分布情况并用具体的例子来分析每种诉求是如何实现其劝说目的的。第五章总结主要的研究成果,陈述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探讨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研究作为亚里士多德的劝说机制的一次有益运用,希望通过分析和欣赏一些国外的英语商业广告,能对国内的广告创作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查德(L.A.Zadek)于1965年发表的《模糊集》论文,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随着学者们对于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的表达效果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全面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载体,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其中,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以其经济便捷的方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所谓中国特色词汇,是相对于普通词汇和外语词汇,是汉语语言中独特的语言现象,用于表达中国的特有事物。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
在中日文化的关连性研究方面,有关中日的诗歌、小说、惯用句以及谚语的比较研究非常盛行。与此相对,关于中日笑话的比较研究却相当少见。因此,本研究以中日笑话为研究内容,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