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岭南名家温病学术思想简介与暑湿病经验整理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由于岭南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岭南的人群体质,使得暑湿病成为岭南多发的温病之一,这在历代的史料中皆有记载。鸦片战争(1840年,近代史的开端)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向南方移动,岭南与外界的联系空前密切。广东作为对外交流的南大门,交通发达,人口稠密,但公共卫生条件极差。晚清之季,朝代更替,军阀混战,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频繁发生。岭南医家在继承了中医传统温热学说的基础上,从本土实际出发,与温病作斗争。在抗生素还未发明和广泛使用的年代,医家们用中草药治疗温病,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治疗暑湿病正是他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岭南医家重临床,少著述,且不少著述已经佚失或仅存书名,故对这笔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已提上日程。目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一、对近代(1840年后)已故岭南温病名家治疗暑湿病的学术经验进行整理研究,总结出防治暑湿病的相关规律。二、对近5年广州两家中医院358份暑湿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岭南暑湿病的证治特点,进一步体会已总结的名家经验,以期对目前岭南急性外感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一、文献研究。本研究是建立在医家们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整理他们的医学著作、医案、医话及后人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运用文献专题整理的方式(包括文献调查、历史研究、中医学术研究、医案研究、横向汇编比较等研究方法),总结出岭南温病名家防治暑湿病的相关规律。对名家经验特色及探源部分,采用评述的方法,整理名家治疗暑湿经验的共性规律和特色,分析这些治疗经验、特色形成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二、临床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符合中医暑温病、湿温病、暑湿病诊断的住院患者,年龄、性别不限。其中暑湿150例,暑温12例,湿温病196例。将所获取的数据,应用SPSS11.5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中医证候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证候指标定量分析采用频数权数分析法,证侯类型归纳则结合聚类分析(指标聚类及病例聚类)。以期得出岭南暑湿病的证治特点。内容:共分五个部分:一、祖国医学对暑湿病的认识:对暑湿病的源流、病因病机、类病鉴别、辨证分型与治疗进行论述,以期对暑湿病因机证治有全面的认识,为整理岭南名家治疗暑湿病经验做出铺垫。二、近代岭南温病名家温病学术思想简介与暑湿病治疗经验整理。共整理七位医家,内容包括温病学术思想简介、暑湿病治疗经验、验案分析、小结四部分。三、名家经验特色及探源部分:对所整理医家学术经验的共性与个性认识进行归纳,得出防治暑湿病的一般规律。探源部分先试从岭南气候、地理环境、人群体质、生活习惯等探讨暑湿病的致病特点,再从温病四大家温热学说对岭南医家产生的影响分析岭南名家治疗暑湿病的学术渊源。四、问题探讨与前景展望:讨论在课题主体部分未说明的一些相关问题;以及课题所存在的不足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五、附近5年暑湿相关病历回顾性分析部分:为了统计分析暑湿病的证治特点,进一步体会已总结的名家经验,将近五年内与暑湿病同时出现且性质相近又容易混淆的湿温病、暑温病的病历资料也进行收集,通过统计比较他们的发病比例、发病时间、起病时间、病程、热峰热型、转归、辨证类型,再对150例暑湿病患者的中医证侯指标、辨证分型、用药频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阐明暑湿病的证治特点,进一步体会已总结的名家经验。结论:一、文献整理研究部分1.暑湿病为岭南地区多发的温病之一,暑湿病比暑温病多发。2.暑湿发病时间不限于大暑到秋分,而是多发生在炎热多雨的4到10月之间。3.暑湿致病原因多为内外合邪,故而发病多见卫气同病、且起病多热象偏高,卫分证短暂,气分证明显。4.对暑湿病的辨证方法以卫气营血为辨证纲领,再结合脏腑、三焦、六经辨证;然后分析有无兼夹之证(五兼四夹)以全面掌握病因病机;最后还要判断暑湿病邪致病形成的是温病的常证、变证、重证、还是坏病,以明确疾病的动态变化与预后转归。5.清暑化湿为治疗大法。清暑湿而不伤津气,养津气而不碍祛邪,清热养阴、扶正祛邪应贯穿于治疗终始。暑湿初感切忌辛温过汗而伤津助热,亦忌苦寒凉遏,使邪不得透解,当用芳香轻清之品以涤暑化湿,透邪达表。暑湿气分证则慎用苦寒,恐湿热冰伏,病势难解;对于邪热伤及气阴或素体虚弱者,苦寒之药亦有伤气津化燥之弊,故对气分证,医家们立清气热不冰伏湿邪,祛湿不伤阴,生津解暑不助湿留邪的治法。暑湿化燥入营入血治当清营凉血,按暑温论治,若暑湿胶结未净则不忘涤暑化湿。6.用药规律。岭南医家治疗暑湿病时确立清暑湿而不伤津气,养津气而不碍祛邪的扶正祛邪思想。清暑湿喜用鲜品、花类、瓜品及芳香类药物,鲜品如鲜莲叶、鲜莲藕汁、鲜丝瓜叶、鲜嫩竹叶、生南豆皮、绿豆衣等;花类如厚朴花、菊花、葛花、南豆花、莲花等;常用瓜品如:西瓜翠衣、冬瓜皮、西瓜汁;芳香类有青蒿、绵茵陈、藿香叶、佩兰叶、白蔻仁等。这些药味清凉芳香,解暑透表,化湿醒脾,清暑湿而不伤津气。如暑热耗气伤津,治疗时须养津气以扶正祛邪,暑多兼湿,益气养阴时须防助湿碍邪,故多选甘淡健脾养阴益气之品,常用太子参、扁豆花、怀山、鲜莲子、薏苡仁、冬瓜仁、茯苓、甘草等药味。气分证则以清气热、祛湿及生津为治法。清气热常选微辛微寒微苦、能透能清能泄之药,如青蒿、白薇、柴胡、葛根、莲叶、滑石等药,气分热盛则选黄芩、石膏、栀子;祛湿多选轻清芳香、暑湿两祛、不伤气津之品,药如香薷(用量宜少)、青蒿、绵茵陈、藿香叶、佩兰叶、厚朴花、南豆花等药;生津之品多取鲜品,药如鲜芦根、西瓜翠衣、冬瓜皮、西瓜汁、鲜莲藕汁等药。如用辛寒或苦寒之药,则需加茯苓、薏苡仁甘淡健脾或神曲、麦芽运脾和胃,以免在清“湿中之热”时伤及中气而碍驱邪。柴胡、葛根配伍养阴生津之品以清热解肌。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1.岭南地区暑湿病为多发的湿热类温病之一,暑湿病比暑温病为多见。这一点印证了岭南温病名家长期以来对暑湿病的一贯认识。2.150例暑湿病例主要发病于4到10月,以6到9月为多见。3.暑温病起病急,病程短;湿温病起病缓,病程长;暑湿病介于两者之间。4.暑湿病例发热者占绝大多数,且热象偏高。5.暑湿病病变过程中气分证侯明显,上焦肺卫证侯突出。6.暑湿病例的发热类型以发热恶寒,低热持久不退,午后热盛或日晡潮热等型为多见。暑湿为新感温邪,故初起有卫表之证,故发热恶寒多见;夏暑发自阳明,阳明气分热盛则午后热盛或日晡潮热;暑湿内蕴不解,邪伏阴分则低热持久不退。7.本病初起,上焦肺卫证侯明显,传入气分之后则暑热内盛证较为突出,且病变范围较广,故而临床上应强调调畅上焦与清暑化湿两种治法。8.暑湿病的治疗方法以清暑、化湿及养阴清热为主。选择药味应是暑湿两清而不伤气津,养阴而不助热留邪之品。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可以体会到近代岭南温病名家治疗暑湿病经验的正确性,时至今日仍然指导着岭南温病的防治。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甘草内生菌与宿主甘草对痰浊阻肺模型大鼠的祛痰作用,筛选甘草内生菌有效菌株。方法: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贝母氯化铵阳性对照
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医务科的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效果。医务科主要负责协调各科室工作,从而确保各科室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由于目前医务科在医院医疗
知识员工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获取组织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如何管理和激励知识员工成为摆在研究者和实践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 HDCP )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患者46例,其中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分泌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0、50、100、200和500μg/L GDNF分别处理BV2细胞12、24、36和48 h。实
慈溪市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其子女受教育状况虽然日渐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容乐观的情况。在学校与家庭层面、地方财政与部分政策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工作流动性与社会关怀
为推进调控专业运行中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及平台建设,在分析当前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选取日常监测中有代表性的告警事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
1仔猪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重点仔猪具有生长发育迅速,听觉和嗅觉灵敏,应激性强,体温调节机能差、怕寒冷,爱好清洁等生物学特性;并且有消化系统不发达,免疫机能低下的特点.这就
对于住宅小区的整体设计来说,它不仅和电气科技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和建筑技术密不可分。就每一个小区里的居民而言,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是他们每日生活中的非常关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