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协调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和农村宅基地有效供给关系,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是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改善农村环境的必然选择。一直以来,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核心议题是要明确宅基地整理的潜力,然而现有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研究中,由于微观数据的缺乏,研究的尺度较大,一方面不能精确测算出整理的潜力,另一方面现有的潜力测算方法大部分是基于一些统计数据来测算,这些测算方法简单,易操作,但缺乏基于不同类型居民点的潜力测算,使得估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整理潜力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基本研究单元,结合宅基地确权数据和入户调查数据测算每个居民点类型的得分,根据居民点类型得分将其分为发展型农村居民点、保留型农村居民点和拆迁型农村居民点,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点潜力来源计算土地整理潜力,尽可能从微观层面上更加精确的测算土地整理潜力,从而更好的来指导乡村振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农村居民点分区。根据宅基地确权数据和入户调查数据构建包括区位条件、房屋现状、资源禀赋3个一级指标(准则层)和离镇政务中心距离、离公交站点距离、引力值、宅基地密度、房屋平均使用年数、户均房屋套数、户均居住时间、常住人口、耕地面积9个二级指标(指标层)的农村居民点类型分值测算体系,根据分值将其分为发展型农村居民点、保留型农村居民点和拆迁型农村居民点三种类型。(2)计算不同类型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方法是不同类型居民点的潜力来源不同。发展型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主要来自整理区的空地和“一户多宅”用地;保留型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来源于四个方面,分别是空地、腾退户前庭后院的面积、腾退户新旧宅基地面积和“一户多宅”面积。其中为了识别近期腾退户,选取房屋特征和农户特征2个一级指标和引力值、房屋建筑面积、房屋结构、房间开间数、房屋层数、房屋使用年数、常住人口数、居住时间、拥有房屋套数、耕地面积、搬迁意愿11个二级指标构建腾退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结果划分出近期腾退户、暂时保留户和不适宜腾退户;拆迁型农村居民点实行整村搬迁,其潜力也来源于四个方面,分别是空地、搬迁户前庭后院的面积、搬迁户新旧宅基地面积的差额和“一户多宅”面积。同时根据潜力定义,将拆迁型居民点和保留型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归类为土地拓展潜力;发展型居民点整理潜力归类为农村聚落优化潜力。(3)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潜力测算方法的可行性,在居民点分区与具体潜力测算环节,均采用公安县“天露湖”综合整治项目的真实数据,对项目区涉及的青龙村、黄田村、跃进村和双湖村进行居民点类型划分与各类整理潜力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4个居民点图斑,1959位农户,根据居民点类型得分,29个居民点图斑为发展型农村居民点,12个图斑为保留型农村居民点,剩下13个图斑为拆迁型农村居民点,其中保留型农村居民点涉及441位农户,根据腾退潜力评价结果,其中91位为近期腾退户;最后根据潜力不同来源测算出发展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7.58hm2、保留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3.68hm2、拆迁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6.5hm2,其中土地拓展潜力为1 1.26hm2,农村聚落优化潜力6.5hm2。在此基础上,研究区的村庄人口集中居住在中心村、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生态旅游业也在积极筹划过程中,基本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