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侧窗形式的重庆地区高校普通教室天然采光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建设低能耗建筑已成为当下发展趋势,众所周知,照明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一部分,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天然光可有效地降低照明能耗。而对于教室使用者来说,天然光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相比人工照明,天然采光不仅可以改善室内光舒适度,同时对提高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重庆地区高校教室为研究对象,在论述教室自然采光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意义之后,基于重庆地区标准年气象数据资料,研究重庆光气候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对重庆教学建筑进行现场测量和调研,在分析调研结果后总结目前教室存在的采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教室侧窗为研究点,结合重庆地区光气候资料,采用软件Desktop Radiance模拟,对窗地比、玻璃透光率、侧窗高度、侧窗形状、侧窗排列方式和采光构件等影响教室侧窗采光的主要特性参数进行分析模拟,获得出这些参数与室内天然光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对这些参数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教室侧窗采光的优化设计方案。最终提出一套适合重庆地区教室侧窗采光的设计策略。  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有:①通过实地调研和测量,提出目前重庆地区教室采光存在的主要问题;②基于重庆地区标准年气象数据,通过辐射光当量模型获取重庆地区光气候资料,并利用重庆地区光气候资料与重庆地区(V类区)天然采光室外设计照度值进行比较,得出重庆地区实际室外照度值在部分月份低于 V类光气候区设计照度值,应根据重庆地区光气候特征进行修正;③通过Desktop Radiance模拟研究侧窗采光影响因素与室内采光质量的关系,得出重庆地区教室采光增设采光构件能有效改善采光质量;④通过进一步优化分析教室采光口与采光质量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一套适合重庆地区教室侧窗采光的实施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隶属于“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华北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1BAJ08B01-01;同时也属于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地域特点的河南乡土聚落
迁村并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迁村并点规划的实施导致农民的耕作出行距离或时间即耕作半径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农民的耕作出行利益产生了影响。那么如
我国高速度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及相应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城市空间在功能与结构、形态与规模上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这些历史性的变化包含着正反两面的效果:前者带来城市基础设施
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迅速,当地铁站点植入老城区一个个不同居住形态的片区时,当新区即将规划出新的地铁站点时,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居住型地铁站点对人们出行的影响,以及人们出行时对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性住宅的建设量日益增大。同时,自然环境已不堪重负,能源紧缺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公园陆续实行了免费开放的政策,距今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在提高了城市居民休闲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因公园开放后游人行为方式发生的
乡土建筑凝聚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是地域文化的代表。窑洞民居属于典型的乡土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中国优秀的民居形式。目前对于中国窑洞民居的研究多集中于甘肃、豫西、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无论是新城区的开发还是老城区的改造,医疗建筑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公共配套建筑,而门急诊楼更是医疗建筑中使用频率高、服务范围广的一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和古镇旅游开发的快速推进,使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千篇一律的旅游古镇的打造抹煞了多样性的地域文化特征,城市化的触角已经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