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况预测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道路上大部分车辆仍然依靠内燃机(ICE)将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石燃料不仅是有限的资源,而且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氮氧化物(NOx)等对环境和人类具有不利影响的有害气体。为了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投入研发了大量的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及纯电动汽车(BEV),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尽管这些汽车的销量在持续攀升,但汽车制造商已经逐渐意识到燃料电池汽车(FCV)可能是个人交通电气化的最终解决方案。相较于以燃油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内燃机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零,更加绿色环保。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加料快和行驶里程长的优点。目前,汽车行业已经在发展商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将燃料电池技术推向大规模生产还存在一些挑战。除了高昂的成本,如何有效提升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开发具有更高节氢潜力的整车能量管理策略也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本文从建立完整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模型出发,重点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短期车速预测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车速预测的燃料电池汽车等效氢耗最小策略开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首先进行燃料电池汽车建模研究。通过对燃料电池汽车道路行驶受力分析,从而获得其整车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托Matlab/Simulink平台开发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各部件模型。同时,针对非线性燃料电池系统模型进行合理简化,着重研究空气供给侧建模,得到燃料电池系统简化模型。考虑到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极化现象,详细分析了不同极化现象产生压降的原因并建立压降机理模型,进而推导得到燃料电池输出电压模型。2)开展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短期车速预测算法研究。概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定义及神经元模型的基本结构,通过公式推导详细阐述了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基于此,提出基于BP-NN的车速预测模型。此后,逐步进行车速预测模型的参数选择、工况特征参数选取、输入输出神经元选定来最终确定所建车速预测模型的拓扑结构,进而完成车速预测模型的训练和预测。在选定的CLTC-P工况下对不同速度预测算法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BP-NN车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3)融合短期车速预测的等效氢耗最小策略开发。针对燃料电池汽车,基于前期建立的短期车速预测模型,设计了车速预测与等效氢耗最小算法(ECMS)相结合的能量管理策略,详细分析了等效因子在ECMS中的作用,并建立了基于车速预测的自适应等效因子调整模型。基于此,将本文开发的融合车速预测的能量管理策略(AECMS-pre)与不考虑车速预测的能量管理策略(AECMS-nopre)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自适应等效因子调整方案的合理性。为探究所开发能量管理策略的节氢潜力,将其与动态规划策略(DP)、离线PMP以及基于规则的策略(Rule-based)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本文建立的融合车速预测的等效氢耗最小策略具有接近全局最优分配的能力。最后,完成控制策略的硬件在环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整车能量管理策略具备良好的实时性。
其他文献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断裂韧性高、耐腐蚀性和阻燃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编织纤维结构可以改善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和层内强度,提高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分层能力。纤维复合材料在受到动态载荷时,会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由于复合材料之间性能存在差异,因此其对应变率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针对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仿真,使用的参数大多是材料的准静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提出了电动汽车、轻型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而汽车车身上传统的电磁执行器质量大、体积大、噪声大等缺点日益凸显,与新时代汽车的发展理念相悖。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而以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作为执行元件的执行器具备结构小巧、无冲击噪声、无电磁干扰等优点,可以用来替代汽车上的传统电磁执行器从而改善上述缺点,具备着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形状记忆合金由于独特的材料成分,使其相比于普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汽车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作为车辆和行驶路面接触的唯一部件,轮胎的性能决定着整车的性能表现,当轮胎充气压力不足时,会导致车辆行驶阻力增大,油耗升高,甚至导致爆胎,对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因此,实时监测轮胎压力状态,在胎压状态发生异常时警示驾驶员,对提高驾乘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有重要意义。胎压监测系统(TPMS)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生的,它
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燃料加注时间短、续驶里程长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较慢,启动时间较长,在汽车起步、急加速、高速、爬坡等工况下对整车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感受,即影响驾驶性。因此研究驾驶性建模与仿真方法是燃料电池汽车集成匹配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调研,对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动力性、经济性的建
随着智能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交通的功能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交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参与者的行为意图的不可控性等原因,合理的规划交通,实现车辆的全自动驾驶必然随之成为一个难点。现代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世界范围的广泛学者对自动驾驶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科学探索也获得了资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学者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大体上
轨迹跟踪和轨迹规划是车辆智能化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作为控制目标,通过直接控制车辆的前轮转角和四轮的驱动/制动力矩,结合多自由度车辆模型,复杂轮胎模型和人工势场模型以及模型预测控制,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和二次规划理论,实现车辆基于高速场景下超车行为的局部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针对局部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建立了线性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七自由度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汽车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及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且汽车车内噪声对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存在很大的影响。聚氨酯多孔材料作为汽车降噪材料之一,可用于降低车内噪声,提高车内环境质量。石油资源的枯竭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寻找聚氨酯主要原料之一-石油多元醇的替代品具有重大意义。另外,生物基聚氨酯多孔材料声学性能与传统石油基聚氨酯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因此通过改变聚氨酯外观结构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更人性化、考虑行人等弱势群体的更加全面的汽车安全性能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随着汽车安全性法规的出台,驾驶员和乘员在交通事故中的生存概率、受伤害程度得到普遍改善。相比之下,汽车的行人安全技术却发展较慢,人与车碰撞事故已成为全世界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减少以及避免行人在碰撞事故中受到伤害,除了推出碰撞安全法规,还有开发主动和被动安全的新技术。目前行人保护的主流技
面对日益严格的油耗限制与排放法规,兼具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当下的最优选择。作为混合动力汽车中能量混合度最高、传动系统最简洁的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ange Exte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简称REEV)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混合动力汽车实际节能减排效果与设计的能量管理策略差异较大,如果能够进行汽车未来行驶工况的预测进而改善控制策略,
基于轮毂电机和转向电机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不但具备正常电动汽车在环保节能方面的优点,还可以更好的对车辆进行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性等方面的控制。除此之外,基于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还为多种不同转向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丰富了车辆的驾驶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本文基于可以实现多种转向功能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对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以及基于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