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惠译作中的性别政治倾向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0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80年代翻译的“文化转向”,得翻译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层面的研究而被纳入了文化研究的范畴。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就是在这样的锲机下诞生并使翻译成为一种渗透着政治的行为。于是,翻译就成为了女性主义译者争取平等,消除翻译中的性别歧视的斗争之场,而她们的性别政治倾向,两性之间的权利关系也尽显其中。本文以我国优秀翻译家文美惠的译作《最后一片叶子》(原作者Ossian·Henry,《名作欣赏》,1981年第5期),《狐》(原作者David HerbertLawrence,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年),《吉布林短篇小说选》(原作者RudyardKipling,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为研究对象,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进行细致的文本研究,试图发掘在文美惠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别政治目的以及怎么在翻译中实现其性别政治,探究作为女性译者的文美惠,在其翻译中显现出来的女性视野里的两性的权利关系。本文第一章对性别政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翻译家文美惠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阐述本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从文美惠译作中对女性的描述、人物塑造、对话、叙述模式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对译文与原文的比较分析,结合译者的性别身份,探明其译作中隐含的译者对两性关系的定位,以及她在译作中彰显其性别政治目的。本研究发现文美惠通过翻译与男权主义抗衡和斗争的方式不及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激进。她通过改写和清除原文中对女性带有偏见和歧视的语言为女性正名。同时通过语言丑化那些歧视女性的男性形象,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憎恨和唾弃,从而抑制将女性视为天生就低于男性的观念的传播。本研究的意义,同时也是创新点在于:1)本文探讨和研究在文美惠译作中体现的性别政治目的和两性的权利斗争,并且发现由于汉语与英语的不同,中国女性译者为实现其政治目的的翻译策略与西方不尽相同。2)以性别政治为切入点的,从人物对话、外貌描写等文学要素对文美惠老师译作具体到字、词、句的研究在国内实属首例。3)本文通过实例证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译介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从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而双向交互又是学习支助服务的核心出发,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前提,以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能力,运用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在创设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我院130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产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的病变,临床主要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痹证的
阅读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而且也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然而,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虽投入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