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口蹄疫病毒VP1和VP2蛋白的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anlo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是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重要疫病之一。目前口蹄疫的防控主要通过灭活疫苗来进行,但考虑到灭活疫苗在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研制安全有效的亚单位疫苗是很有必要的。口蹄疫的结构蛋白中最主要的是VP1/VP2,这两个蛋白的结构中有可以引起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抗原表位,免疫后能够产生中和抗体,因此,VP1/VP2是亚单位疫苗方向研究的靶标。鉴于此,本试验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FMDV VP1/VP2基因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中的表达将FMDV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VP1/VP2、杆状病毒的GP64全长基因序列插入pFastBacHTB载体的pPH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FBH-VP 1-GP64和pFBH-VP2-GP64。然后分别将质粒转化DH10Bac进行转座,蓝白斑筛选后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VP 1-GP64和rBacmid-VP2-GP64。将杆粒转染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GP64和rBac-VP2-GP64。病毒再大量感染Sf9细胞,收取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的大小,结果表明VP1/VP2在Sf9细胞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表达,为后期动物实验的免疫原性分析奠定了基础。2.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GP64和rBac-VP2-GP64的免疫效力研究将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收集培养样品进行纯化和定量,以BALB/c小鼠和猪为试验动物模型进行免疫原性评价。首先将BALB/c小鼠随机分组,每组4只。皮下接种rBac-VP 1-GP64和rBac-VP2-GP64重组病毒,同时设置阴性对照。在0.14、28、42天分别收集免疫后小鼠血清样品进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检测抗体。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抗体水平随着免疫的加强抗体水平不断升高并且在42天达到最高水平。IFA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重组病毒免疫猪只的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3天发病率为100%,免疫组在5天左右才出现发病,且有60%的猪达到10天以上未发病。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在免疫后的小鼠和猪只体内均产生了很好的免疫反应,并且对FMDV攻击提供部分保护。3.口蹄疫病毒VP1/VP2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可溶性表达的研究将FMDV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VP1/VP2及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binding protein,MBP)基因序列插入pFastBacHTB载体的pPH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FBH-VP1-MBP和pFBH-VP2-MBP。随后转化DH10Bac进行转座,通过蓝白斑筛选后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VP1-MBP和rBacmid-VP2-MBP。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MBP和rBac-VP2-MBP,将病毒大量感染Sf9细胞,收取培养上清进行纯化和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Sf9细胞中都以可溶性的形式大量表达,这为后期的免疫原性分析奠定了基础。4.重组蛋白rBac-VP1-MBP和rBac-VP2-MBP的免疫原性分析将重组杆状病毒大量感染Sf9细胞,收集蛋白进行纯化和定量,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免疫原性评价。首先将BALB/c小鼠随机分组,每组4只。每只皮下接种100μg rBac-VP 1-MBP/rBac-VP2-MBP重组蛋白,同时设置阴性对照。在0、14、28、42天分别收集免疫后小鼠血清样品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抗体水平随着免疫的加强不断升高,并且在42天达到最高水平。IFA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了较好的免疫反应。以上研究结果为FMD亚单位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实验材料,也为其防控和诊断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基于案例分析的模块讨论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7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共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5名,研究组25名,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授课,而研究组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模块化讨论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模块为单元,集中讨论医学案例。对比两组期末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新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学生成绩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virus,PR)分别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当前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红茴香注射液(Honghuixiang Injection,HHXI)是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工业、日用品、医药等各个领域。据预测,到2020年底纳米颗粒材料的年产量将会超过500,000吨。随着纳米颗粒材料的大量生产与应用,纳米颗粒将不可避免的在生产、使用、废弃等环节逃逸至自然环境,并最终汇聚于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纳米颗粒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滤食性海洋双壳贝类大都缺乏运动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炎症疾病,导致产奶量和乳品质的降低,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饲养环境管理不当、病原微生物侵袭和奶牛自身等都可能是其致病因素。Nrf2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s,ARE)结合,激活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在调控机体氧化还原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与乳腺炎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脂多糖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引起经济性反刍动物发生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重要寄生虫之一,寄生于皱胃以及肠道前端,可导致羊、牛等贫血、虚弱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驱虫药是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之一,但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新型防控措施的研发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已有研究证明益生菌能够有效控制病原体感染,特别是活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的组成,减少病原体的定植。然
骨骼肌的生成是一个级联的发育过程,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和生肌调节因子家族(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s)在肌肉发育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MSTN是骨骼肌生长的负调控因子,MRFs家族的Myf5和MyoG分别参与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MSTN、Myf5和MyoG基因的表达模式有助于了解家鸽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引起人类和动物呼吸道病症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并以其广泛的宿主范围、较快的传播速度和季节性流行的特点成为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胞不仅是IAV的宿主,更是对抗IAV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宿主细胞与IAV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发掘宿主细胞内具有抗IAV感染功能的限制性因子(Restrictive facto
为了评价蚕种批均匀程度,本研究对浙江省6家蚕种生产单位的50批蚕种进行了不同类型(笼样、常规和混匀)和不同分层(样区、样点和重复)的抽样,获得12597个克卵粒数观察值,并对此进行了有关散卵蚕种的均匀性及家蚕微粒子虫的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产单位间克卵粒数平均值相差17 7.81粒,不同蚕品种间的克卵粒数平均值相差202.39粒,这种差异可能与品种特性、生产期别、冷藏浸酸或越年消浴蚕
豆渣为豆制品加工副产物,产量巨大,但大多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再利用,本研究拟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作为混合菌种来发酵豆渣,以粗纤维降解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来优化发酵过程,最终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基质比例(豆渣:麦麸=4:1)、最适发酵温度为35.5℃、发酵基质水份含量为65%、菌种比例(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4:1)。最优发酵工艺下粗纤维降解率达到了 45.21%,同时发酵后相比于发
本研究以鹧鸪为对象,探索了利用分子手段进行性别鉴定的方法;利用九种非线性模型对鹧鸪的生长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确定适合鹧鸪的生长曲线模型;以MSTN基因作为影响鹧鸪生长和肌纤维发育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揭示了该基因在鹧鸪组织中的表达特点,采取组织学切片技术分析鹧鸪肌纤维发育特征,并分析鹧鸪MSTN基因表达水平与胸肌肌纤维发育及体重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鹧鸪性别分子鉴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