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村住宅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成都市作为我国第一个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始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住宅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卫生环境治理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的居住质量较以往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农村住宅的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农村新型社区,在借鉴城市住宅的设计和管理模式时忽略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式的改变对住宅功能的需求变化。出现了住宅的功能不全,布局不妥,农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得不到展开等问题。随着成都市城乡统筹的进一步推进,农村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探寻适合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住宅功能模式显得迫在眉睫。论文首先结合农村社会学、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以及使用后评估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成都市二、三圈层的农村住宅进行大量实地调研考察。通过调研发现,新时期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住宅的功能及形态的不耦合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笔者根据相关的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的结果,从农村住宅功能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成都市不同时期农村住宅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将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农村住宅的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时期、发展时期以及转型时期三个阶段。继而,选取农民的居住生活行为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深入分析不同阶段时期居住生活行为与农村住宅的功能的关系,得出农村住宅功能演进的规律:1、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农村住宅功能演进的根本动力2、农民居住生活行为与农村住宅功能存在着耦合关系3、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决定农村住宅功能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分析现阶段成都市农村住宅功能的发展趋向。再次,从自然环境、政策制度、经济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不同方面,深入剖析农村住宅功能演进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成都市农村住宅功能的演进是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各影响因素来看,生产生活方式作为农村住宅功能演进的内在因素,对住宅功能的演进影响更为显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基于生产生活方式角度的住宅功能设计的策略。随着农民对居住质量的逐渐重视,室内热舒适度已突破了传统意义,成为农村住宅功能需求的一部分。如何从住宅的功能设计角度上,提高室内热舒适度,值得我们加以研究。论文综合考虑成都市的气候特征,运用Ecotect Analysis软件对典型农村住宅进行热工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基于热舒适角度的住宅功能设计的策略。最后,运用总结出的新农村住宅功能设计的要点及策略,结合设计实践——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乡某农民自建房的方案设计,进一步分析这些设计策略的现实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新农村住宅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村生产方式与聚落形态的耦合性研究”的资助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使得论文在问卷的设计、数据的获取以及行文思路上具备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一些引进自海外的综艺节目在国内电视市场大获成功,甚至掀起了各地卫视引进海外版权节目的热潮,此现象及其原因均引人深思。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借《中国达人秀》《中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374名按初次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分成高尿酸(HUA)组和正常尿酸(NUA)组,随访调查两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
画面加解说、访谈加解说、客观纪录是纪录片的3种经典叙事方式。新媒体技术语境之下,自媒体打破了传统传播平台的垄断性,同时,新媒体传播中碎片化、去中心化、个性化和多元化
本文研究群体服务问题下顾客抱怨行为及产生机制,比较与单独情境下的差异。运用关键事件法进行分类研究发现,(1)群体服务问题后,顾客呈现接受、抱怨、对抗、索赔及惩罚等行为
<正>利用均值(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所需的条件可概括为"一正、二定、三相等".当这些条件不完全具备时,就需要一定的技巧,特别是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非农业合作的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中非农业技术合作成效不佳的根源在于非洲国家的政治和实施的农业政策。非洲国家农民的技术接受能力低,中国对
对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作了分析。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58.3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8.57%,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比2004年有较大幅度减少。分析了2005年中国农
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国际疾病分类的认识,配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定本ICD-10的推广使用,利于国内、国际间的交流。通过对疾病编码举例,阐述正确应用ICD-10的重要性。有助于临
"谷贱伤农"是农业经济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经济学解释主要是基于需求弹性理论,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打破"谷贱伤农"形成的两个基本假设:农产品的Ed<1和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