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远期疗效阶段分析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对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为临床优化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案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为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共收集118例纳入研究。暴露因素为电针结合红外线疗法,根据是否暴露于该因素,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其中暴露组80例,主要治疗手段为电针结合红外线;对照组38例,主要治疗手段为非手术非针刺的治疗方法,包括神经根脱水治疗、神经营养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外敷治疗等。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次后进行访视,访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急性发作情况的定期随访,并在首次治疗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对腰椎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VAS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分。通过腰椎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和生存分析,对电针结合红外线的远期疗效进行探究。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研究共纳入118例患者,按暴露因素,分为暴露组80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作性质(体力、非体力)、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轻、中、重)、病程、BMI (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腰部外伤史、病变节段数、中医证型,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资料(包括治疗前JOA评分、VAS评分),经统计分析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基线基本一致,表明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可比性。2疗效评价2.1近期疗效2.1.1治疗前与治疗6次后JOA评分比较将两组的JOA评分的均值、标准差于治疗前、治疗6次后进行比较。经组内比较,治疗6次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两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经组间比较,治疗前暴露组和对照组JOA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次后暴露组和对照组JOA评分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在当前样本量内两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相当。2.1.2治疗前与治疗6次后VAS评分比较将两组的VAS评分的均值、标准差于治疗前、治疗6次后进行比较。经组内比较,治疗6次后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两组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经组间比较,治疗前暴露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次后暴露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在当前样本量内两组疼痛改善程度效果相当。综合改善JOA、VAS评分方面,发现电针结合红外线疗法显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增加JOA评分、降低VAS评分,即电针结合红外线疗法可明显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在与对照组比较时近期疗效差异不明显,考虑可能由于样本量不足,导致在当前研究阶段内差异无法体现。2.2远期疗效2.2.1 JOA评分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将两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JOA评分进行比较。根据JOA评分的主体间效应,不同组间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组别因素对于JOA评分改变没有显著意义。根据JOA评分多变量检验及JOA评分主体内效应,整体(即不考虑组别因素)JOA评分的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差异内容如下:根据成对比较,第6个月、第12个月分别与第3个月比较,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第6个月、第12个月的JOA评分均优于第3个月;第6个月与第12个月比较,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第6个月与第12个月的JOA评分情况相当。结果提示时间因素对于JOA评分改变有显著意义。结合组别与时间因素,根据JOA评分多变量检验及JOA评分主体内效应,不同组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JOA评分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平稳的趋势,对照组JOA评分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两组趋势表现的评分优劣暂无法比较。2.2.2 VAS评分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将两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VAS评分进行比较。根据VAS评分的主体间效应,不同组间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组别因素对于VAS评分改变有显著意义,暴露组优于对照组。根据VAS评分多变量检验及VAS评分主体内效应,整体(即不考虑组别因素)VAS评分的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如下:根据成对比较,对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VAS评分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这三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情况相当。结果提示时间因素对于VAS评分改变无显著意义。结合组别与时间因素,根据VAS评分多变量检验及VAS评分主体内效应,不同组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VAS评分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平稳的趋势,对照组VAS评分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两组趋势表现的评分优劣暂无法比较。2.2.3生存分析运用生存分析,对电针结合红外线疗法在远期疗效中推迟下一次腰痛急性发作的情况进行研究。将接受此次研究的治疗做为起始事件,腰痛急性发作做为终点事件,从开始治疗到腰痛急性发作即为患者的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并绘制生存曲线,可发现暴露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即暴露组患者治疗后第一次腰痛急性发作的时间比对照组晚。再结合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组别,即不同疗法,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通过生存分析我们发现,电针结合红外线疗法在远期疗效的影响中,对于推迟下一次腰痛的急性发作有显著的效果。结论:本研究是基于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所做的远期随访,以对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以JOA评分、VAS评分、生存分析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得到的结论如下:1.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腰椎功能,减轻腰椎疼痛程度。2.电针结合红外线疗法能够使腰椎功能的改善和腰椎疼痛程度的改善在结束治疗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疗效。3.电针结合红外线疗法较非针刺非手术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下一次腰痛急性发作时间。4.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较非针刺非手术疗法在近期疗效中,改善JOA评分、VAS评分上趋势不明确,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证实。
其他文献
<正> 猪支原体肺炎,过去又叫猪流行性肺炎(SEP),是猪的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器官疾病。起初认为本病是由病毒所引起,自1965年分离到病原体(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
目的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占子宫内膜癌的10%,但却占子宫内膜癌死亡的15%~20%,目前对它的
<正>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别名:卢都子、半含春、甜棒子。中医将其用作平喘药[1],胡颓子叶收载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是胡颓子科
基于高灵敏度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光纤围栏入侵监测系统及其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具有自适应动态阈值的时域统计特征提取算法对异常事件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将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近期的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 60例AMI患者均于静脉溶栓治疗前、治疗后10d及30d三个时点采用3D-STI技
情绪对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却经常可以看到幼儿情绪被忽视的现象。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塑造自己健全、良好的人格,不断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处于启动、调控、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C已成为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
<正>中药钩藤的主要有效部位是生物碱。研究表明[1],钩藤总碱有抗高血压作用。考虑到抗高血压治疗需长期用药并且钩藤总碱主要经肝代谢,实验考察了钩藤总碱对肝脏和肝功能的
<正>2006年5月16日,我发现了数码相机在传统照相功能之外的第二功能——"作画"功能。利用数码相机的作画功能,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实践和探索,我研究创立了一种以"非写实"为主
目的探讨肌肽对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动物的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永久性结扎小鼠单侧颈总动脉建立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模型后饲养28 d,期间隔天给予肌肽(200、5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