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处置我国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而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和可行性,描述了我国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操作思路和步骤,并对其在中国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建议。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原理分析。主要阐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并对其原理进行分析;描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分类;同时对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步骤和结构流程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我国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这部分分几点来阐述:首先,从现状、成因和危害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其次,以美国、日本及波兰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经验为代表对世界各国不良资产处置形式进行一般性的介绍;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进行描述,重点介绍了出售、债务重组、债转股等方法。第三部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从几个角度进行:首先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实现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几个条件。其次,是我国经济环境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和支持。从上述两个方面得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是可行的结论。然后再简要的描述(准)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情况。最后再论述在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障碍和制约。第四部分对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提出了建议和模式。首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步骤进行具体地描述和分析,阐述了从“选择不良资产组建资产池”一直到“实施不良资产管理,建立投资者应收积累金”等各个步骤的要点和关键;其次提出在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两种建议模式并进行优缺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