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舟七号”宇航员成功出舱行走,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建立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但是太空环境极其恶劣,送宇航员到太空的成本高、风险大,而空间机器人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舟七号”宇航员成功出舱行走,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建立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但是太空环境极其恶劣,送宇航员到太空的成本高、风险大,而空间机器人安全、节省燃料,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空间机器人系统是一个高度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包含着复杂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内在运动规律,为改善这类空间机器人的工作性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方法。本论文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将非线性动力学中的混沌理论应用于自由浮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系统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研究的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推导出自由浮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和广义雅可比矩阵。结合广义雅可比矩阵说明了空间机器人和地面固定基座机器人在运动学特性上的不同。用混沌数值分析方法中的相平面法、Poincare截面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对自由浮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重复跟踪其工作空间内的封闭路径时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研究发现,不同的结构参数、初始位形均能导致运动学系统的混沌运动。该研究能够解释自由浮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关节“漂移”现象,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其次,分析了混沌控制的各种方法,选择状态延迟反馈控制方法对上述运动学混沌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研究表明,在适当的参数条件下,运动学混沌系统由混沌运动转变为规则的周期运动,从而实现了混沌控制,为解决空间机器人关节“漂移”提供了有效途径。另外,对影响状态延迟反馈控制器性能的两个参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出其取值规律和方法。最后,建立了自由浮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用最小力矩方法来规划关节力矩,应用上述混沌数值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仿真研究发现,不同的结构参数、初始位形均能导致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运动。对空间机器人动力学系统混沌施加状态延迟反馈控制,使其由混沌运动转变为规则的周期运动。对空间机器人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识别与控制为改善机器人的性能及优化其结构参数和控制方案等提供可行的途径,在航天工程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的研究,为开展其它更复杂的高冗余度、柔性、双臂自由浮动空间机器人系统中存在的混沌现象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加深,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贴身的物品之一,而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以及数量分布的不均衡,致使我们不能以统一的参数与
JPEG2000是ISO于2000年底制定的新一代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它与传统的图像压缩标准JPEG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性和功能。其中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编码无疑是其
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受到科学与工程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在嵌入式的开发中,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是重要的一环,它与模块化硬件相结合,共同构成一个可以
本论文是以编筘机作为应用背景。传统的编筘机是一台电机带动丝杠转动同时控制编筘时铁片送片的动作,而本文介绍了利用单片机分别控制两台电机完成控制丝杠和运送铁片的动作。
纱线的条干不匀已经成为衡量纱线品质的主要目标之一。纱线的条干不匀不仅对质量指标评定有影响,还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测量纱线条干的上位机软件有的是基于Dos系统下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气化是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的主要方式,因此,分析研究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正在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在仪器仪表方面,以往复杂的控制和处理经常要求助于计算机,实现起来有很多不利因素。而嵌入式系统以其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灵活性等优点,为以上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数字测风经纬仪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首先回顾了测风经纬仪的历史、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普通测风经纬仪在使用上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新
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Ad Hoc网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对Ad Hoc网络的研究也朝着大规模应用的方向在发展。然而,现有的Ad Hoc路由协议多是针对中小规模的
秸秆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是提高机组热效率和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热蒸汽温度的干扰因素很多、很频繁且扰动量很大,在各种扰动作用下,过热蒸汽温度动态特性具
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的不断发展,基于复杂网络的实证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基于科学家之间合作关系的科学家合作网络的性质分析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人们对国外的一些大型科学家合作网进行了研究,以挖掘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模式和发现他们的行为特征。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此,选择了过去20年(1988-2007)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文章作为数据对象,构建了一个科学家合作网,对其静态性质和动态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