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金融视角下的中国土地市场调控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不规则的发展,房价大幅攀升,政府出台的多项调控政策效果不是很明显,房价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导致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土地价格的上涨又助长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欲调控房地产市场需要从调控土地市场着手。而目前我国土地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出让方的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出让土地所得的收入,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受让方的土地开发商在进行土地开发时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使得商业银行蒙受巨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监管方的土地调控政策存在时滞、调控手段不灵活,使得土地市场的发展非常混乱。为了解决土地开发过程中的融资结构问题、为土地市场带来充足的资金以及通过金融政策手段来更灵活的调节土地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达到调控土地市场发展的目的,根据土地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引入土地金融制度、建立土地金融体系是一种有效地方法。本文根据土地市场的结构,引入土地金融的结构体系,然后以不同结构的土地市场入手,分别研究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此市场的融资现状,以及现有调控手段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本文的政策建议,从以土地金融方式调控土地市场的思路出发,注重土地金融工具的开发,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土地金融体系,引入土地金融制度以解决土地市场及其调控的问题。在当前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新形势下,完善土地金融体制,既有利于规范土地市场,发挥金融业对土地市场的支持和调控作用,也有利于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强化与完善土地金融政策深入参与宏观调控,对我国宏观调控的成败得失、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地貌形态作为自然环境的关键因子,决定了区域光、热、水分配和物质移动堆积特征,其不仅直接塑造了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原始形态,调控着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演变过程、方
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土地制度。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矛盾日益显现。在城
本文基于契约分析的视角对我国的“公司+农户”模式及其创新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对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研究启示提出了关于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创新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宅基地流转已经成为不可违背的大趋势。农民作为宅基地流转的主体,宅基地是其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在宅基地流转中如何实现农民权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土壤调查,动用了全国农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力量,对了解当时我国土壤的“家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土壤普查技术是以手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结构布局上的不合理性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其中,尤以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紧张和与农村的粗放浪
目的总结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病儿临床资料。结果轻症病儿躯干、四肢密布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重症病儿皮疹进行性增多,疱
在城乡统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效能也产生了变化。农民对宅基地使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村镇土地的管理。而传统低效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土地资源动态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采
在苏联历史上,赫鲁晓夫时期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正在进行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的高度热情;它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苏联度过了一个起初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