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ysimu平台的DCS工程师站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源自国家863重点项目,即“超超临界机组高精度、全激励仿真系统研究与开发”2007AA041106,主要是以国电谏壁发电厂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机为依托,研究超超临界机组DCS国产化。本课题选定在国家863重点项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DCS组态、新型控制策略提供一个更为方便的平台,使仿真机的开发不再需要DCS环境的支持,同时也可避免手工建模带来的麻烦和错误。课题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与开发DCS工程师站仿真转换软件,实现国电智深EDPF-NT Plus系统控制逻辑到Anysimu仿真支撑平台下控制逻辑的转换。论文首先设计完成了该转换软件的总体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控制系统算法的编写和仿真转换程序的开发设计。控制系统算法库的形成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算法程序的编写,图元的绘制及图元的定义。转换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模块、文本注释、引入点及引出点信息的提取、修正及补充。该软件采用C++Builder语言编写而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专业领域强、使用方便、针对性强、视图效果好等优点。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软件实现了国电智深EDPF-NT Plus系统控制逻辑到Anysimu仿真支撑平台下控制逻辑的转换,并达到了完全一致的效果。
其他文献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普及,也改变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方式。从过去只能去商场的面对面购物的方式,变成现在消费者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地
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效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并网型光伏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光伏并网系统模型、光伏电池MPPT算法、直接功率控制策略以及虚拟磁链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来提高系统性能。论文综述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分析了并网型光伏逆变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存在的“孤岛效应”以及相关光伏发电并网标准。研
虚拟植物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形学、植物学、数学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多门学科基础之上的交叉学科。虚拟植物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现象层出不穷,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频发,节能减排工作迫在眉睫。本课题以原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节能监管平台的研究为出发点
随着常规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近年来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绿色能源利用方式,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技术以其优良的特性,成为主流的风电技术。在这种机组中,交流励磁系统性能的优劣是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实现优秀性能的关键环节。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交流励磁控制系统展开的,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本文分析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讨论了超同步和亚同步两种发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高性能的自动化系统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个领域备受关注。其中,多机器人网络分布式结构是目前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多机器人的协作与导航中,机
本论文所研究内容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下达的项目《中深水油气田开发海工优化设计技术研究》的一部分,研制适用于φ457mm的油气管道内径变径检测仪,主要检测管道
拖挂式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作为移动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移动机器人技术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目光。随着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本文提出了用自由数学计算软件Scilab设计过程神经网络仿真平台的思路,本文以过程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前馈单隐层网络模型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Scilab进行一定的扩充,建立一个可视化
近年来,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非接触的、高效的自动识别技术,尤其是2.45GHz有源RFID系统凭借其信息存储量大、通信速率快、识别距离远与可自主工作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