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与铕共掺杂钒酸钇的发光性能及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酸钇(YVO4)拥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种优异的荧光粉基质材料。因稀土掺杂钒酸钇(YV04:Ln3+)在光源显示、光电子器件、医学成像等领域的适用性,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随着YV04:Ln3+发光材料的普遍应用,改善其发光性能也成为了现在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YVO4:Eu3+荧光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掺杂改性、制备工艺对YVO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第一性原理对掺杂提高发光性能的机理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YV04:Eu3+和YV04:Eu3+,Ba2+荧光粉。探究Ba2+离子掺杂对YV04:Eu3+荧光粉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合Rietveld结构精修分析Ba2+离子掺入YVO4晶格后对晶格参数产生的影响。Ba2+离子掺入YVO4:Eu3+会导致Y配位体发生畸变进而扩大晶胞体积,对微观形貌无明显影响。当Eu3+离子与Ba2+离子共掺杂浓度均为3%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2.通过水热法制备YV04:Eu3+(3%),Ba2+(3%)荧光粉,探究反应溶剂的PH值和热处理温度对YVO4:Eu3+(3%),Ba2+(3%)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在碱性条件可以促进形成结晶性更好的样品,且发光性能良好,而酸性条件不利于样品的制备。经热处理后发现,YV04:Eu3+(3%),Ba2+(3%)的激发峰发生蓝移,最强激发峰在280nm处,这来自于热处理对样品的晶体对称性造成了影响。3.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探究Ba2+离子掺杂增强YV04:Eu3+发光性能的机理。结合Ba2+离子掺杂对YVO4:Eu3+的能带、电子结构、弹性稳定性及声子色散的影响,发现Ba2+掺杂会提高V043-离子向Eu3+离子的能量传递效率;Ba2+离子掺杂降低了样品的弹性模量和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 YV04体系的声子能量。以上结果揭示了 Ba2+离子掺杂提高YV04:Eu3+发光性能的机理。
其他文献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N-DAMO)是某些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以甲烷为电子供体和惟一碳源还原亚硝酸盐(NO2-)为氮气(N2)的过程,为解决废水生物脱氮的碳源不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然而,
漳州本地白背毛木耳由于长期种质资源单一,逐渐出现菌种退化的现象,因此需要引种杂交以丰富种质库。本研究通过单孢杂交方法,选取毛木耳变异菌株AP2010为亲本,与漳州当地白背
有机羧酸类化合物的脱羧官能化反应,是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提供了一条直接将羧基转换为各种有价值的C-C和C-X键(如:C-卤键,C-O键,C-N键,C-S和C-B键)的简洁途径。
生物质是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获得的最原始的碳基原料。在众多生物质资源中,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最为常见,它是由各种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酚醛聚合物木质素和可溶性极性和非极性物质组成,其通过生物质转化可以转化为可发酵糖,但由于木质纤维素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抑制了其预处理及酶解糖化过程,影响了进一步转化。因此,开发高效的预处理技术促进其快速水解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本论文以甘蔗渣和木糖渣为原料,进
目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血管内膜增生伴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防治血管内膜增生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热点及难点。田黄片(THP)是郭
本文以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张翎的8部长篇小说——《望月》(1998年)、《交错的彼岸》(1999年)、《邮购新娘》(2003年)、《金山》(2008年)、《睡吧,芙洛,睡吧》(2011年)、《阵痛
互连网络是超级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其拓扑结构是指超大规模计算机系统中的元件(处理器)的连接模式.互连网络的结构和性质是超级计算
该论文研究了两种重氮膦酸酯与4-取代环己酮的不对称扩环的方法:第一种,在碱催化下,重氮膦酸酯与酮经Aldol反应生成消旋β-羟基重氮膦酸酯化合物,可以达到中等偏上的收率,并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它是造成世界范围内人畜危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黄曲霉的生长发育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组蛋白甲基化修饰
表面等离子体(SPs)具有克服衍射极限并在纳米范围内操纵光信号的能力,所以在高度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非凡的应用价值。传统的贵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一直面临寿命短、传播距离近等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微纳光电子器件的应用价值。相对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石墨烯表面等离子激元有更多的优点,得到国内外研究组织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石墨烯表面等离子激元产生的微观机理、增强机制特别是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