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和内镜两种治疗方式对Oddis括约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或内镜治疗的1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将11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手术治疗组和内镜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指成功实施LC+LCBDE手术者,内镜治疗组指成功实施ERCP+EST者。对两组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情况(病程、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发热、黄疸),并存病(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比例,术前检查(血生化指标、结石最大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相关血生化指标等围手术期指标进行比较;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皮肤巩膜黄染、腹痛及发热),血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术后并发症(胆总管结石复发、胆管炎、胰腺炎),术后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十二指肠液胆总管返流、胆道积气情况),门诊随访3月一次,共进行4次。结果:2015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或内镜治疗的1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手术组55例,内镜组61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65例,年龄20岁-84岁,平均47.8±10.51岁。两组病例在病人一般资料(病程、性别及年龄),临床症状(发热、黄疸),并存病(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比例,术前检查血生化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WBC),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情况(结石最大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手术组(73.52±40.69VS 126.73±42.18 min;4.17±2.03 天 VS9.25±2.16 天),住院费用高于手术组(40192.33±6072.52 元 VS24193.52±5731.42 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ALP、ALT、AST、总胆红素、AMS及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术后3月、6月、9月、12月胆道积气、十二指肠液胆总管返流比例低于内镜组,(术后随访3、6、9、12月,胆总管返流由从11例降到6例,胆道积气从15例降到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返流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复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与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对患者Oddi括约肌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胆总管返流和胆道积气发生率逐步下降。手术与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临床上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医师操作习惯与技术水平、患者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使患者可最大化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