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的综合小说叙事结构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的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在即将迈入花甲之年发表了写作“综合小说”的计划,本论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行动元理论和叙事空间理论,以及经典叙事学的叙事层理论来证实村上的新作《1Q84》对这一计划的实现。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引言介绍了村上对“综合小说”概念的界定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探讨了《1Q84》的复合式动元设置。它首先体现在功能独立的客观化的扮演者结构倾向上。其次体现在动元内涵的复合性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一动元和多个扮演者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是动元向对立面转化的特殊设置。正是这种非单一的复合动元体现了《1Q84》的综合小说特质。第三章主要探讨了《1Q84》的线性分离空间。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文本中的两个同质的异域空间“1Q84的世界”和“猫城”凝聚了作者对新的世界规则的思考。其次,此次异域的建构不同于以往作品,从过往时代和精神世界的象征转变为变革了的新世界的象征。最后文本的叙事路径是一个单向行进的幵放的线性叙事路径。主人公在尾声部分到达的场所是不同于以往的第二个新世界。正是这种象征时代变革的异域和开放的叙事路径设置体现了《1Q84》的“综合小说”素质。第四章主要探讨了《1Q84》的包孕式叙述层设置。《1Q84》中有很多元故事叙事内容。其中人物讲的小故事把聚焦点扩展到日本战后问题、円本当代经济发展史、学潮运动等层面上。小说中的小说则都有着揭示主题的解释功能,它们揭示了第一叙事层中所描绘的新世界的内涵。而植入其中的现实文学作品则和第一叙事构成一种互文结构,使两种文本之间的共通观念相互呼应。这种包孕式叙事层的设置使得文本的层次更加丰富,聚焦视野也更加开阔。正是这样的设置体现了《1Q84》“综合小说”的结构特色。
其他文献
如何处断具体的方法错误,理论上尚未形成通论在学说中尤以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这两种学说广为学者接受,也争论最多学说对立严重。在法定符合说与具体符合说理论争辩中,有学
文章借鉴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探究了衍生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过程和形成路径,揭示出突发性群体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实质上是舆情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和扩
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的是《大变形:美国资本主义的腐朽》一书中的第十章,作者是密歇根州前共和党国会议员戴维·A·斯托克曼(DavidA. Stockman)。报告在前两章主要介绍了项
根据单晶硅及靶桶材料成分、测量的辐照孔道中子通量谱与辐照时间,采用点燃耗程序ORIGEN与蒙特卡罗程序MCNP耦合计算高通量堆中子嬗变掺杂(NTD)硅辐照系统活化后的外照射剂量当
领导行为论是《资治通鉴》中领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光认为优秀领导者的行为可以用"任官""信赏""必罚"来概括,并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司马光的领导行为
摘要:为了获取无位置传感器伺服系统中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动子位置和速度,采用基于磁链变化的动子位置检测方法,利用两次磁链中值代替传统滤波器来快速消除反电势纯积分造成的磁
在研究语义Web描述模型OWL-S基础上,针对OWL-S的缺点,对OWL-S进行了有效扩展,增加了地域位置信息和时间、费用、可靠性等质量描述信息,得到一个扩展的语义Web服务描述模型--O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萌芽期(1828年到20世纪50年代末);加速、调整、再加速期(20世纪6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匀速发展期(2000年发展至今)。英国高等教育大
本翻译项目原文节选自《纽约时报》畅销书《大变形:美国资本主义的腐败》第三十二章,作者大卫·斯多克曼。节选部分指出伯南克时期的经济复苏既不真实,也不长久,而是金融泡沫在起
差错事件常出现于员工工作过程当中,且其发生常常具有不可避免性。从原因来看,这些差错可能源于员工主观上的过错,也可能是由一些客观原因所导致。从结果来看,有些差错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