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芩苷治疗脑部疾病的相关药理研究报道很多,由于黄芩苷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在血脑屏障的作用下,黄芩苷在脑组织中难以达到有效的浓度。粉末制剂比滴鼻剂在鼻腔中的滞留时间长,纳米粒在脑靶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纳米的粒径关系导致不能经鼻腔吸入到达有效的吸收区域,本课题结合粉末制剂和纳米制剂的优势制备纳米复合粒子,通过喷雾干燥修饰上靶体蛋白乳铁蛋白,并对其进行相关表征、安全性以及体内药动学和脑靶向性研究。采用复乳法和离子交联法分别制备了黄芩苷纳米粒。通过单因素考察初步优化实验条件,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经比较后确定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最佳工艺参数为多聚磷酸钠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5,pH值5,转速20000 r·min-1,蒸馏水洗涤1次,黄芩苷溶剂为甲醇,甲醇和乙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3。得到的纳米粒载药量为7.82%,粒径为170.5 nm。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纳米复合粒子,并对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电镜扫描、粒径分布、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流动能和透气性测定等相关表征,并考察在人工鼻电解质液中的体外释放性能及模拟人鼻黏膜条件下的鼻黏膜渗透性。所制备纳米复合粒子成类球形,可清晰看到是由纳米粒子聚合而成,遇人工鼻电解质溶液分散后释放出纳米粒子,释放后的纳米粒子比喷干前粒径有所增大,纳米复合粒子平均粒径为(6.8±0.4)μm,遇人工鼻电解质溶液再分散后平均粒径(510.4±20.4)nm,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黄芩苷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载体中,流动能和透气性测定结果显示纳米复合粒子流动性较原料药好,而透气性较壳聚糖差。纳米复合粒子的体外释放符合Riger-Peppas模型,33 h释放(78.85±2.71)%。离体兔鼻黏膜渗透试验结果显示纳米复合粒子在7 h时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为(198.07±7.07)μg.cm-2,是原料药的1.77倍。将乳铁蛋白加入到纳米混悬液中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乳铁蛋白修饰黄芩苷纳米复合粒子,以乳铁蛋白修饰效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合适的乳铁蛋白加入量。对乳铁蛋白修饰纳米复合粒子进行电镜扫描和鼻黏膜渗透研究,进—步考察乳铁蛋白对纳米复合粒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鼻黏膜毒性考察、溶血性实验和甲醇残留检测,初步评价其安全性。乳铁蛋白修饰纳米复合粒子成类球形,依旧是由纳米聚合而成。离体透鼻黏膜渗透研究显示在7 h时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为205.50 μg·cm-2,是原料药的1.84倍,是纳米复合粒子的1.04倍。鼻黏膜毒性试验显示其对鼻黏膜基本无毒性,溶血率均小于5%,表明其基本对细胞膜无损伤,甲醇残留量均低于药典规定的0.3%。大鼠鼻腔分别给予乳铁蛋白修饰黄芩苷纳米复合粒子、黄芩苷纳米复合粒子、黄芩苷纳米复合粒子再分散混悬液、黄芩苷原料药,以静脉注射相应样品作为对照,测定血浆、脑脊液、脑组织不同部位和各脏器组织中的黄芩苷含量,结果显示,乳铁蛋白修饰和纳米复合粒子工艺能够提高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性,并且经过鼻腔吸入给药明显降低了黄芩苷在各脏器组织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