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欺凌”报道的框架研究 ——以“澎湃新闻”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xiaofe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欺凌问题一直以来屡见不鲜,媒体对此类题材也十分重视。这其中既关系到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也牵涉到未成年人相关法律问题。因此,本研究立足新闻传播领域对“校园欺凌”相关报道进行研究,希望借此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并且为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提供方法和参考。在本研究中,笔者借用框架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立足于新媒体平台,主要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澎湃新闻”新媒体平台中“校园欺凌”报道呈现的特点。第一部分引言,为本文的研究缘起、意义、研究创新、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介绍了研究样本、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结构;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在该部分中,笔者分别从高层次框架、中层次框架、低层次框架分析“校园欺凌”报道在不同层次中的呈现与特点,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呈现不同框架中各类元素的特征;第四部分笔者单独研究“校园欺凌”报道的新媒体特征,主要从多媒体手段、文本特征这两方面进行讨论,总体概括出了相关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价值与特点;第五部分包含研究结论、相关议题在框架建构中的不足、改进策略等。研究发现,在高层框架的建构中,报道主题多样,且“事件陈述”主题居多,进一步对中层框架分析,以“主要事件”元素为主,因此这类议题的建构偏向事实陈述;通过高、低层次中的引语、标题、叙事以及信源等元素分析,得出“澎湃新闻”报道此类议题时立足客观权威,以中立框架建构报道;根据其新媒体特征发现,相关报道的建构呈现多元可视框架。除此之外,“澎湃新闻”在建构相关议题时,还呈现出许多不足:由报道量和样本内容可知,其报道存在内容同质化问题;通过对信息来源的分析,在相关报道中,以欺凌者及被欺凌者为主的“弱势群体”的关注较少;通过对标题的分析,发现“澎湃新闻”过于突出女性这一群体,容易使社会对这类群体产生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通过对体裁及主题的分析,发现“校园欺凌”议题呈现的深度不够。针对这些显著的问题,笔者在最后也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希望新媒体在报道此类报道时更加专业、合理,以求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
这是根据美国西部出版公司2019年4月9日在法律数据库发表的《动物之友组织诉瑞安·津克》这一判决书的翻译实践撰写的翻译报告。本报告以判决书中的法律术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法律术语的四个特征——精确性、权威性、简洁性和公正性。除了介绍法律术语的特征外,还简要介绍了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其中忠实准确原则是遵循的首要原则,然后具体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所运用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术语时,如果能找到确切的对
近年来,社会中出现一系列诸如在公众场合或者网络上以不同方式侮辱抗战烈士英雄等事件,一方面当事人的这些行为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批判,另一方面执法机关也对这些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这类行为被认为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深究起来会发现,上述行为对于民族尊严以及民族感情的损害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授权执法机关以损害民族感情为由实施行政处罚,因此,实践中执法机关多以危害社会秩序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目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于金融是我国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维护金融安全是促使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国际形势和过渡期中,我国金融行业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有些地区也面临着潜在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金融审计是金融安全的“守护神”,其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展现宏观性、综合性、独立性和专业性等优势,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预防、揭示和抵御金融风
单边经济制裁对我国的影响在下面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就遭受到了西方国家禁运的措施,同时苏联也在20世纪60年代对我国实施长期经济封锁。“9.11”恐怖事件后,美国扩大了其制裁的范围,主要通过积极推进所谓的“次级制裁”,通过禁止第三国与目标国交易的方法来使其对有关国家的制裁措施更具有显著的效果,这种次级制裁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贸易以及融入世
2017年出台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东会决议瑕疵制度进行了细化规定。由于先前制度存在不足之处,加之新规定所带来的一些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以及司法实务中常见的突出问题等,使得股东会决议瑕疵制度在近年来又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笔者希望能通过对该制度的研究探讨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完善该制度。本文共四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从当前我国股东会决议瑕疵制度的现状出发,通过收集整合大量案例,提出该制度在现阶段存
现代科技深刻改变着公众生活方式、社会运行模式,公共安全问题面临新挑战,警务部门正在通过对传统警务运行模式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来应对犯罪新变化、治安新挑战、治理新要求。在技术二重性作用下,警务部门一方面必须开展智慧警务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与警务工作的深入融合,另一方面也要回答好如何实现智慧警务建设与警务工作发展的路径一致,如何避免新型管理手段给警务部门带来的角色冲突,如何解决智慧警务数据
近些年来,法律解释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广泛地加以讨论,人们发觉相当部分有关法律的问题其实都是法律解释问题。有关法律解释的研究,大有为法律帝国核心之势。然而,法律解释这一概念在我国具有多个面向,彼此间的交流并非在同一意义上展开。因此,我们必须回到法律解释的起点,也即从对法律解释概念的剖析中去认识法律解释。首先,西方关于法律解释概念的界定方法。法律解释概念界定方法在西方经历了主客体界定、诠释学界定和论证理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改革,采取整合重组、综合设置的形式,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求达到统一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的目的。2018年3月,我国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各省、市、区、县也相继推进监管体制改革,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队伍。市场监管体系的重构对新形势下市场监管领域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新组建的市场监管部门而言,除了要妥善应对不同地域、行业之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是一项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行政诉讼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在我国形成时间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近年来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民反复多次提起诉讼的现象。公民这种反复提起无意义的行政诉讼的行为实际上并未能使行政纠纷得到实质上的解决,相反却加重了司法机关的负担,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专家学者也从制度层面对这种现象进
中国,是位居全球范围榜首的烟草国家,其在烟草生产以及消费方面的相关数据都非常巨大,烟草产业也因此占据了中国经济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来源于烟草产业领域的经济收入也占据了中国税收数额当中的大部分比例,这部分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财政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之一。在烟草创造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国民也应当意识到烟草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样也是巨大的,这也因此导致烟草产业必定需要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管控,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