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粘膜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发现90%以上的人类传染病通过粘膜途径感染。粘膜免疫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抵抗致病菌的入侵,对饮食和呼吸中的有害抗原,作出适当的免疫应答,同时对环境和食物中的无害抗原及共生菌,表现为免疫耐受。所以,如果能够控制粘膜感染,就可控制大部分传染病的发生。人体肠粘膜总面积为300m2,是机体内外环境交流的主要界面,是粘膜感染过程中的易发部位。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由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组成,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大最复杂的网络。具有严格的免疫反应机制和完善的免疫调控机制。派氏结(PP)、肠系膜淋巴结(MLN)及孤立淋巴滤泡是肠道黏膜免疫应答的诱导部位,负责起始肠道内的免疫应答;肠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及固有层(LP)内散在的淋巴细胞是肠道黏膜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与系统免疫应答相比,粘膜免疫系统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产生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 sIgA)。人类肠道每天能够分泌3g以上的sIgA。已知IgA占体内总免疫球蛋白75%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位于粘膜表面的sIgA。sIgA对保持肠道上皮的稳态起重要作用,它可与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结合,阻止其在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定植,并能中和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类。此外,sIgA对由食物摄入和空气吸入的某些抗原物质具有免疫排斥作用,可封闭这些抗原,使其游离于粘膜表面不致进入机体,从而避免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减少局部过敏反应的发生。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和纽带,其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业已发现肠道DC有与脾脏、胸腺、腋窝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来源的DC不同的特性,前者能产生RA,而后者不产生RA。肠黏膜DC产生的RA是粘膜免疫应答的一个关键性调节因素,RA能诱导T、B淋巴细胞表达肠黏膜归巢受体,从而赋予在肠相关淋巴组织中活化的T、B淋巴细胞经过淋巴细胞再循环后,重新归巢到肠黏膜的特性;RA参与B细胞IgA类别转换;RA还能影响肠黏膜Treg和Th17的分化,从而可能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但是肠黏膜DC产生RA的机制——即什么信号启动DC产生RA迄今尚未阐明。晚近有学者发现,皮肤和肺中的DC也能产生RA。值得注意的是:能产生RA的DC的组织来源与不产生RA的DC的组织来源相比,前者都与外界环境相通,存在大量的共生菌,而后者都处于无菌状态。所以我们推测,微生物的某些组成成分可能是DC产生RA的始动因素。本实验研究Toll样受体4和9(TLR4/9)的配体——LPS及CpG对骨髓来源DC合成RA能力的影响。方法1.DC细胞分组处理:培养的骨髓细胞系——DC2.4经PBS洗涤后重悬,以1×106cells/well接种于24孔板,经下列三种不同处理,在37℃、5%CO2条件下培养48h。1.1 LPS对DC产生RA影响的分组:①空白对照组,即DC组;②DC+LPS(10μg/ml);③DC+LPS(1μg/ml);④DC+LPS(0.1μg/ml);⑤DC+LPS (0.01μg/ml);⑥DC+LPS(0.001μg/ml)。1.2 CpG对DC产生RA影响的分组:①空白对照组,即DC组;②DC+CpG(10μM);③DC+CpG(1μM);④DC+CpG(0.1μM);⑤DC+CpG(0.01μM);⑥DC+ CpG(0.001μM)。1.3 NF-KB阻断剂SN50对DC产生RA影响的分组:①空白对照组,即DC组;②DC+LPS(1μg/ml);③DC+LPS(1μg/ml)+SN50(18μM);④DC+CpG(1μM);⑤DC+CpG(1μM)+SN50(18μM)。2.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处理后DC的RA代谢相关酶(ALDH1a-1,-2,-3及ADH-1,-4,-5)的表达。3.LPS或CpG处理细胞30和60分钟后,提取细胞浆和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NF-KB蛋白表达。在之前培养体系中加入NF-κB蛋白阻断剂SN50,Western blotting检测阻断效应。4.DC和B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57BL/6小鼠脾脏B细胞(5×105),与1μg/ml的LPS或1μM的CpG预处理48h的DC(1×105)共培养4天。以10种方式处理细胞(IL-5和IL-6浓度10ng/ml):空白对照组,即B细胞组;B+DC2.4细胞组;B+LPS-DC组;B+LPS-DC+IL-5组;B+LPS-DC+IL-6组;B+LPS-DC+IL-5+IL-6组;B+CpG-DC组;B+CpG-DC+IL-5组;B+CpG-DC+IL-6组;B+CpG-DC+IL-5+IL-6组。5.收集共培养4天的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B细胞归巢受体α4β7和CCR9表达。6.B细胞趋化试验:收集与DC共培养后的B细胞,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检测B细胞对趋化因子MadCAM-1和TECK的趋化活性。7.收集共培养4天的细胞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上清中IgA浓度。8. ELISA检测不同浓度LPS或CpG处理48h的DC培养上清中IL-6和TGF-β1的浓度。9. Griess法检测不同浓度LPS或CpG处理48h的DC培养上清中NO浓度。结果1.LPS或CpG能诱导骨髓来源的DC表达Aldh1a2 mRNA。1μg/ml LPS处理DC48小时后,Aldh1a2 mRNA表达增高最为明显,增高近10倍,ADH4表达上调增高18倍。1μM CpG处理DC后Aldh1a2 mRNA表达提高12.45倍,Aldh1a1 mRNA表达有近10倍的提高,ADH4表达上调近12倍。但无论任一浓度的LPS或CpG处理后,DC Aldh1a3 mRNA都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变。2.NF-κB信号通路在LPS或CpG诱导DC产生RA中发挥重要作用,用抑制剂SN50阻断后,NF-κB核转位被抑制,DC表达Aldh1a2 mRNA下降。SN50加入到LPS-DC (CpG-DC)体系30min后,NF-κB核转位即可被抑制。细胞核内NF-κB/Histone H3比由0.34(0.33)仅上升为0.46(0.48);60min后阻断效应更加显著,核内NF-κB/Histone H3比0.44(0.47)。SN50使TLR-DC Aldhla2相对表达量增高幅度分别由10倍之多降为仅2倍。3.LPS-或CpG-DC增强B细胞肠黏膜归巢受体α4β7和CCR9的表达,其中上调CCR9较α4β7明显,CCR9平均荧光强度均提高了1倍之多。IL-5和/或IL-6增强α4β7表达,但不影响CCR9表达。4.LPS-或CpG-DC能增强B细胞对TECK的趋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4和13.1个百分点。但LPS-或CpG-DC对B细胞对MadCAM-1的趋化活性影响较弱,仅分别提高2.5和6.25个百分点。5.LPS-或CpG-DC促进B细胞分泌IgA,培养上清中Ig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近4倍和6倍。但外加的IL-5和/或IL-6并没有进一步促进IgA的分泌。6.LPS或CpG增强DC产生IL-6,TGF-β和NO的能力。刺激物浓度在0.1-10区间内与细胞因子分泌成正相关,呈现剂量依赖性。10μg/ml LPS或10μM CpG刺激DC2.4后,其IL-6分泌量分别提高了1.3和1.5倍,TGF-β1分泌量分别增加了61%和70%。在10μg/ml LPS及10μM CpG时,NO分泌量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47%和84%。结论TLR配体能触发骨髓来源DC获得产生RA的能力,提示肠道微生物在DC产生RA中发挥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融合SDH与WDM技术优势而成,既具备超大容量的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又能实现更大粒度上的灵活业务调度,同时还具备完善的管理维护能力,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钢结构以其优良的材料特征在建筑业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当前国内大量住宅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后果,建设部已多次倡导发展钢结构住宅,从而
..自然场景的实时高保真绘制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数字娱乐和虚拟仿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大规模动态森林场景是自然场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变频电路、斩波电路的应用不断扩大,在这些电力电子电路中的主回路不论是采用换流关断的晶闸管,还是采用自关断能力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都需要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前沿的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到现代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科学迫切需
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广大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网络也成为人们发表评论、表达民意的重要平台。面对互联网上飞速增长的新闻话题以及人
现代社会企业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收购、兼并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项目的投资分析也就逐步成为企业并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在企业的实际经济活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有效的治理模式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人类治理文明的漫漫长河中,20世纪注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世纪,不仅两次全球范围的世界大战重塑了人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必须要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企业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