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原则及其比例要素:探索其在国际水道法中的作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水道法领域,最核心的讨论始终围绕这样一个问题,即共享国际水道的国家将如何同意或不同意对这种宝贵而稀缺自然资源的分配。对于这个问题,国际法以国家主权与主权平等的概念为指导。在这些概念基础上,有限领土主权原则已成为国际水道资源使用与分配的最普遍、最主导的理论。该理论构成了公平合理利用原则的基础,而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是国际水道法中的根本性、主导性规则。该原则的轮廓则由公平理念所界定,后者又是跨境水协定中十分常用的概念。公平合理利用原则的核心目标即在于,在充分考虑相关情况及因素以后,可以如何在主权国家之间公平分配其在共享水道中的资源与利益。因此,理解公平理念在国际水道法中的角色,对于促进国际水道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与利用至关重要。有大量文献探讨公平理念在国际法中的一般作用,包括其在共享自然资源分配中的特殊作用。鉴于公平合理利用原则试图基于模糊且灵活的公平理念来分配国家的权利,且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探讨公平在国际水道法中的具体作用具有必要性。本文的目的即是探讨公平原则在国际水道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中的具体作用。为实现此目的,本文首先考察公平理念在国际法中的一般作用,进而探讨公平理念在国际水道法中的特定作用。尽管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是国际水法中的主导性规则,但仍然面临一些批判。其在主要国际法律文书中的措辞与表述十分模糊,难以为该原则设立的初衷提供有效指引,因而饱受批评。在公平合理利用原则的常用表述中,要求对诸如地理、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他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与评估;对此,公平理念的作用即为在上述因素之间进行公正权衡的步骤。学界通常认为,现有公平合理利用原则在当前全球淡水资源使用冲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难以为利益平衡提供有效的指导。在认识到此原则局限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公平理念的比例概念在平衡上述因素间关系中的作用,及其在确保水资源的分配与水道国间需求、利益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效果。比例原则在国际法的多个领域被用于平衡利益或要素间的冲突,且在海洋划界领域尤为突出。在北海大陆架案中,国际法院将比例原则作为公平理念的重要因素,自此其他海洋划界争议案件皆遵循此做法。由于比例原则仅能适用于争议国之间的地理事实,其在海洋案件中的实践具有局限性。但是,在国际水道法中多种因素的考量皆依据公平合理利用原则,因此比例原则能够被广泛适用。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比例原则在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中平衡各要素与利益的作用,为现有国际水道法理论做出贡献。公平和合理利用原则的两个重要推论是“公平利益分享”和“公平参与”,在1997年《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1997 UNWC)第5条及相关国际公约中有所体现。本文在“公平利用”、“公平利益分享”、“公平参与”语境下,将比例原则作为公正理念的要素,探讨其在国际水道法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企业OFDI过程中,选择一种合适的投资策略,综合企业自身异质性特点和目的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成为中国OFDI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关键。据2016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统计发现,自2003年始,中国企业OFDI的扩张速度呈跳跃式和持续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在2003-2011年间,本文匹配得到的中国2459笔绿地投资数据中,投资企业在同一目的国发生了 263笔前期OFDI,占比10.7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能源消费和排放急剧增长,所以中国目前正在减排的道路上探索,并寻找绿色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方式。绿色发展几乎是所有的重大领域的首要任务,这个研究调查了一些测量绿色发展增长指数(GDGI)动态变化的指标。通过采用非(?)向方向距离函数(NDDF)和全球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文章中的模型被分解为效率变化、最佳实践差距变化和技术缺口变化来测算中国省份的绿色发展表现。数据包络分析
目标集选取问题(TSS)最初是由Kempe等提出的,用于研究信息、思想或影响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这类模型因其在经济、社会、医药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在目标集选取问题的研究中,网络通常被抽象为一个无向图,且每个点都被赋予一个阂值函数θ(v):V(G)→ N,其中V(G)是G的点集,N是整数集.G中的点通过一个动态过程被依次激活:在初始步骤,选择G的一个顶点子集S作为初始激活集,在步
Importin4(IPO4)属于核受体家族,在物质转运入核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IPO4转录调控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发现ETS转录因子ELK1和GABP可以结合IPO4启动子并调控其转录。我们鉴定了 IPO4启动子上一个具有启动子活性的最小区域,位于-108-+118。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该区域上的GGAA序列对启动子活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该序列是ETS转录因子已知的结合序列。ETS转录因子家族的两个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 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由组氨酸激酶蛋白和对应的反应调控蛋白组成,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高效且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其中YycFG双组分系统是目前已知分布最广泛的重要TCS之一,普遍存在于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粪肠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在内的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中。YycFG双组分系统在细菌的细胞壁代谢、细胞
磁涡旋态是低维磁性纳米材料中一种常见的稳态。磁涡旋的极性可以用来表征信息存储的逻辑单元“0”和“1”。对涡核极性的精确控制是实现磁涡旋随机存储器的关键。利用垂向磁场可以实现涡核极性的原位翻转,利于涡核极性的读取。因此,研究垂向磁场的作用下提高涡核极性翻转速度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基础科学和应用价值。我们的第一个探索方向是设计具有非均匀几何结构的磁性纳米圆盘,利用几何结构的突变产生对自旋波的调控。我们
运用210Po/210Pb不平衡法和234Th/238U不平衡法分别在中国第四次和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估算了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的POC输出通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估了过去20年来北冰洋的POC输出通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0年7~9月),研究区域真光层中颗粒态210Po的停留时间在-14.92 a~1.52 a,高于溶解态210Po的停留时间-7.1
磷匮乏是限制海洋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及生物固氮的重要因素。当海洋真光层中的溶解无机磷酸盐处于限制状态时,溶解有机磷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磷源。膦酸酯是一种以牢固的C-P键为特征的有机磷,其利用目前只在在细菌和蓝藻中被报道。然而,真核浮游植物能否利用膦酸酯作为磷源依然有待研究。过剩光能会对光合系统造成潜在的氧化损伤,是生活在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挑战。目前的全球变暖加剧了海水分层,减
末次冰消期一直以来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这一时期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快速气候变化事件(H1冰阶-H1,B(?)lling-Aller(?)d暖期-BA和新仙女木事件-YD),研究这些气候事件有助于我们认识全球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全球和区域水汽循环中都扮演着重要作用。东亚季风的盛衰影响着东亚地区降水分布与生态环境演化,进而影响着季风区社会经济发展和
安全监测系统对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实时监测,确保安全作业。目前的矿井安全监测系统都是基于有线网络的,扩展性差、布线复杂、成本和维护费用高,制约了系统未来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因其成本低、节点体积小、自组网等优点,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WSNs引入井下安全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有线系统的缺陷,提高监测水平,为未来智慧矿山建设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