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德国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以《幼儿园之集体活动》为例”为题,灵活运用德国功能翻译家克里斯蒂娜·诺德的文本分析理论和功能加忠诚理论,结合笔者在翻译《幼儿园之集体活动》这本书中遇到的翻译难题(如充满韵律感的游戏儿歌、灵活多变的拟声词、德语绕口令等特殊段落的翻译)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实用性进行了检验。《幼儿园之集体活动》是德国Herder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面向广大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和儿童教育学家的介绍幼儿园精彩游戏活动的幼儿教育书籍。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量身定做的新颖别致的各式游戏搭配上精美生动的插图让这本书既妙趣横生,又极富教育性和启发性。书中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德国文化特色的游戏儿歌、谜语、绕口令、童话故事等,其中的儿歌部分占全书比例最大,内容最为丰富,而且因为它们都由原作者按照德语单词的音节构造和发音特点进行押韵创作,将它们翻译成能让译语读者顺畅理解又不失原文交际功能的中文诗歌的确是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使用了工具式翻译中的同效翻译,力求在中文译作中再现德语儿童诗歌的韵律感和活泼度。而在一些专有名词、具体文化意象的翻译上,笔者又使用了文献式翻译,为读者保留了一份异国情调的体验。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适用于本书翻译实践的功能翻译理论的部分重点内容来指导本书的全部翻译过程,并对翻译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希望能给其他该领域的翻译研究者提供借鉴。本论文主要由前言、基本理论、著作文本分析、实例分析、结语、参考书目和文献综述等六个部分组成。前言部分对当下中德两国文学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回顾,突出了儿童文学在文坛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价值进行了概述;基本理论部分梳理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思想,重点立足于德国功能翻译家卡特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论和克里斯蒂安妮·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第三部分按照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分析了《幼儿园之集体活动》的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包括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出版社信息、翻译委托人的信息、此书所面向的译语接受者情况的分析等等;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主要从游戏儿歌、拟声词和特殊情况的处理等三个方面选取了本节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典型例子,从功能一致性理论的角度对翻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这些精选出来的例子基本可以概括全书所有的翻译难点,其中还阐述了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思路和心得体会;结束语部分是笔者对论文的总结与反思以及翻译本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心得:文献综述部分是对论文所引用的文献资料的内容的简介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