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业务越发多元化和全球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益相关者需要可比性更强和决策相关性更高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准则弹性空间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选择,虽然能够增强企业会计处理的灵活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存在差异,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运用所产生经济后果也不同,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应该配置给谁,应该由谁掌握并运用,而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运用不当会削弱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表现形式及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效果配置等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本文通过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分析了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相关理论,从企业剩余控制权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剩余控制权的来源及配置方式进行了分析,与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相关理论相结合,介绍了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并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及配置效果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董事会参与、股权集中度和经理层激励三方面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对把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给经理层还是董事会及股权集中程度对配置影响的研究,分析如何配置企业会计剩余控制权更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并通过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改善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率的相应对策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将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给经理层更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良好的股权制衡机制对企业的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经理层掌握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企业中,运用薪酬手段进行激励的效果优于运用股权手段进行激励的效果,运用薪酬方式对经理层进行激励可以有效减少经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企业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效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