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胜任”作为解雇理由的法律问题探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四个案例作为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简单描述,总结归纳案例中所体现的争议以及法院的最后判决,争议主要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末位淘汰能否作为不能胜任的解雇理由,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对调岗培训的原因和结果存在争议,三是双方关于主观态度能否认定不能胜任存在争议,四是双方对不能胜任的判定依据——考核制度存在争议,通过案例反映出的问题分析争议,以及争议存在的原因和背景,总结出认定“不能胜任”存在的四大问题,本文对实务操作工作中关于劳动者“不能胜任”情形认定的有关问题做了阐述和分析,而后提出该认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对学术领域部分质疑用人单位对认定“不能胜任”承担过高举证责任的问题作出回应,如主观态度能否作为认定不能胜任解雇理由之一以及在“不能胜任”这一问题上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是否过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针对上述争议,本文从立法上阐述了三点建议;首先要贯始终坚持劳资利益平衡原则的贯彻,其次通过立法要细化不能胜任的标准,完善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包括引入劳动者分层制度,最后是扩充不能胜任的认定主体,发挥工会的平衡双方利益的作用,避免单一主体认定的片面性。后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表述。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最高法第18号指导案例本身存在指导不全面,未能有效为“不能胜任”认定的案例提供有效规范指导,因此要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使指导案例能真正发挥其弥补立法上的不足,为今后类似案例的裁判提供方向的作用,后从审判过程的角度对裁判机关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明确双方的诉讼主张,还要对各项证据进行严格审查,提高办案效率和水平。最后,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明如何完善“不能胜任”认定的方法,标准和过程,通过制定合法合理的规章制度,科学认定不能胜任,以及及时准确合法的给予劳动者培训和调岗,提高用人单位自身的举证能力,减少双方争议,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和谐共处。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杠杆率持续上升。中央政府于2015年底将“去杠杆”正式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任务。在此背景下,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与政府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但居民部门杠杆率仍然持续上升,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40.4%上升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55.3%。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会对个体幸福感产生影响,目前有学者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宏观的居民杠杆率只考虑
社会实践育人并不是新的话题,至今已有二十来年的历程,何为实践育人,如何实践育人,如何才算达标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还在不断辨析中等待确认。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可知,社会实践育
草鱼是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产量很大,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但食用价值较低,下脚料的利用率低。本文以草鱼下脚料(鱼头、鱼鳞、鱼皮、鱼尾、鱼鳍、鱼骨)为原料,对其水